心不在内外
践行至简心法 发布时间:2022-10-01 09:38:28

心根本没有所谓的内外、也没有存在与不存在之说。更没有出生与毁灭的过程。远远超出了逻辑思维所能涉及的范围。故有诗曰:本无内外与当中,才涉思惟便是茸。争及此时无挂碍,日高犹自睡浓浓。


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讲:如是所说心义者。有二种相。何等为二。一者心内相。二者心外相。心内相者。复有二种。云何为二。一者真。二者妄。所言真者。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。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。所言妄者。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。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。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。所言心外相者。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。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。如是当知。内妄想者为因为体。外妄相者为果为用。依如此等义。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。


原来,内,外,中间是合在一起的,从来没有分离与间隔,本来是一心三藏,也叫一阴一阳之谓道。我们执于内,执于外,执于中间皆是偏性。《楞严经》中七处征心,已经明确告诉大家,不要说内外中间,此心本妄,何来内外?


古德说:心外见法,即是外道。没有错,因为他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外境,当然是外道,而非佛法。


你说要内求,佛说:凡事不可说,不可问,不可求。你为何还要内求?你说只有内求才能回归内在自性。佛家说自性在一处,弟子问佛,如何制心一处?佛陀只回答了四个字:不用方法。不用方法你来怎么求?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皆本自具足,本无所求,亦无所取。若不是你匮乏,为何来求?


《六祖坛经》告诉我们:内外不住,来去自由,心体无滞,即是般若。又说:外离相曰禅,内不乱曰定,定无所入,慧无所依。自佛不归,无所依处。既然无所依处,心内亦无法可见。


《易经》有一观卦,内外是由个人意识决定的。你站在外面,就叫内观,你站在里面,就叫外观。当你内观的时候,是不是还在外面?故,莲花生大士说:当你外观身外虚空,若无杂念,亦不受外境所染;你再内观自性,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。


里外是太极的一体两面,是不二的。六祖说:佛法是不二之法。佛言:善根有二,一者常,二者无常,佛性非常非无常,是故不断,名为不二。一者善,二者不善,佛性非善非不善,是名不二。蕴之与界,凡夫见二,智者了达,其性无二。无二之性,即是佛性。


王阳明先生说:人必要说心有内外,原不曾实见心体。我今说无内外,尚恐学者流在有内外上去。若说有内外,则内外益判矣。况心无内外,亦不自我说。明道《定性书》有云:“且以性为随物于外,则当其在外时,何者为内?”


心即性,心即理。心无内外,圣人之道也无内外,我们要避免人为制造内外。陆九渊说“吾心即宇宙,宇宙即吾心”,湛若水认为心包贯宇宙,都是超越了内外。王阳明说:“明明德者,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;亲民者,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。”心中有光,无所不照,万物一体何来内外。我们用功于心性,自然不会被内外所限。


佛家说心无所住,有内外皆是执着了;道家说无为,就是里外皆不可执着。只有不执着一切,才是一空万有,才是永恒。只要想抓,一定是抓不住的,不抓才是真抓。如有所住,就是万有中而执着于其一,排斥和隔离了其他所有能量,停滞在一个狭隘的偏性能量结构里。


内,外,中间,本来圆满如一,其实就叫一心三藏,也叫天地人三才,也叫佛法僧,也叫一阴一阳之谓道。它们互生互根,不离不弃,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,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阴存在于这世界,也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阳存在于这个宇宙中。它们圆融合一,负阴而抱阳,中气以为和,是自然孕育,生生不息的道法自然。


内,外,中间合一为太极,太极的一面为阴,一面为阳,所以阴阳一体;一面为性,一面为相,所以性相不二;一面为色,一面为空,所以色空不二;一面为圣,一面为凡,所以圣凡不二;一面是其小无内的零维奇点,一面是其大无外的N维(N趋于无穷大),所以万物一体;一面为黑洞,一面为白洞,黑白无间;一面为生,一面为死,所以生死同在;一面是往,一面为复,所以往复循环;一面为善,一面为恶,所以无善无恶;一面为真,一面为假,所以真假不二。


这个表达还不够,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平衡和谐,圆融共生的状态,所以,它们互为表里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。色中有空,空中有色。性里有万相,万相皆有性。圣人也有凡,凡人亦圣人。黑里都有白,白里都有黑。生就意味着死,死就意味着生。出生是下降,入死即上升。真在假里藏,假里亦存真。


我们当代物理学在解读黑洞与白洞关系的时候,很明确的告诉我们,黑洞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,白洞空间反向的倒放;白洞是在同一时间点上,黑洞空间的倒放。黑洞吞噬任何进入视界内的物质,连光都跑不出来;白洞从自己的视界喷射物质,而任何物质,包括光都无法进入白洞。如果一个黑洞是永恒存在的,也就是说时间可以取任意值,那么一个黑洞就一定对应一个永恒存在的白洞。它们两个之间从来不离不弃。但是在我们这个有限认知的世界里,你能看到黑洞,就看不到它对应的白洞,你能看到白洞,就看不到它的黑洞。为什么呢?我们只站在这个太极的一面,我们的视界是狭隘的。


内,外,中间合一即是太极,在高度和谐平衡的状态下,就是太和。我们站在太极的任何一面都是执着,都是偏性。只有我们心无所住的时候,任意在内,外,中间无障碍的,自由地上通下延,每个当下念头通达,才叫如来如去。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403QBGPu7Upg664r_FzcA

0 0

点评列表

文章列表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六)
由“人”“七”“天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就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,合一于本来面目。在不思不议的每个当下,把自己完全地交给自己。这样才能走进《易经》里的复卦,真正的启动身体的自复功能,才能请出我们身体里的师尊,才能请出药师佛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五)
王阳明说:“饥来吃饭倦来眠,只此修行玄更玄。”修身养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顺其自然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就是修行。当你真正不用意识去干扰身体的时候,就叫顺其自然。无论修行或养生都不是让我们跟自然对着干,自然没有给你冬眠的功能,你就不要乱下指令,试图让肠胃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。你非得去有为的去干扰身体,身体一定会报复你,最终让你心想事成,也叫自作自受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四)
在五行框架中,阳数之极为九,阴数之极为六。五行之术数,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,皆是小衍之数。一、三、五、为阳数,为“天数”又称“天衍之数”,其和为九,故九为阳极之数。二、四为阴数,为“地数”又称“地衍之数”,其和为六,故六为阴之极数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西山群仙会真记》全集
卷一为《识道》、《识法》、《识人》、《识时》、《识物》。 卷二为《养生》、《养形》、《养气》、《养心》、《养寿》。 卷三为《补内》、《补气》、《补精》、《补益》、《补损》。 卷四为《真水火》、《真龙虎》、《真丹药》、《真铅汞》、《真阴阳》。 卷五为《炼法入道》、《炼形化气》、《炼气成神》、《炼神合道》、《炼道入圣》。
道元发布于:2024-03-26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三)
“亻”在左,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在地成形,为物,为阴。《灵枢·玉版》曰:“且夫人者,天地之镇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中云:“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。”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二)
真正养自己的东西就是德,我们当然要培德。孔子曰:“德之不修,是吾忧也。”德指的是能量值,培德就是提升意识境界,把心无限地博大,是心横向的繁华似锦与纵向的无限延伸。人生最真诚的供养,不仅仅是香灯和鲜花,而是一颗清净无染,无限博大的心。即是“氵”“天”“井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的内涵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2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一)
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养生也好,修行也好,皆要不急不躁,“殷重作意者,谓不慢缓加行方便”。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,好的人生,从不着急。 无论遇到或发生了什么事情,第一件事就是心不散乱,先留给自己一个时间的缓冲。然后静下心来,反求诸己,去找自己心上的因。在最究竟的因上借一阴一阳之谓道,去化解所有能量结构关系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)
“人”“法”“心”合成的这个完备的整体告诉我们,养生即是养心,心物合一不可偏性,当我们二了,病态就开始了。故老子曰:“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”当我们不再二了,不再偏性了,自然无病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九)
“方寸不乱”意味着心不慌乱,“方寸容乾坤”表达了心无穷博大,“方寸”也叫“灵台”。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中的老神仙是美猴王要找的师父,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心。每位众生心内都住着一位师尊,都住着一位真正的佛,就看你能不能把他给找到并请出来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佛法,你学对了吗
如果一切都好,你对自己的一切都满意,你甚至都不需要佛法。 佛法只是对治我们烦恼的幻药。如果我们没有烦恼,再好的佛药,也不再需要。 佛法,你学对了吗?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