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根本没有所谓的内外、也没有存在与不存在之说。更没有出生与毁灭的过程。远远超出了逻辑思维所能涉及的范围。故有诗曰:本无内外与当中,才涉思惟便是茸。争及此时无挂碍,日高犹自睡浓浓。
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讲:如是所说心义者。有二种相。何等为二。一者心内相。二者心外相。心内相者。复有二种。云何为二。一者真。二者妄。所言真者。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。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。所言妄者。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。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。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。所言心外相者。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。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。如是当知。内妄想者为因为体。外妄相者为果为用。依如此等义。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。
原来,内,外,中间是合在一起的,从来没有分离与间隔,本来是一心三藏,也叫一阴一阳之谓道。我们执于内,执于外,执于中间皆是偏性。《楞严经》中七处征心,已经明确告诉大家,不要说内外中间,此心本妄,何来内外?
古德说:心外见法,即是外道。没有错,因为他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外境,当然是外道,而非佛法。
你说要内求,佛说:凡事不可说,不可问,不可求。你为何还要内求?你说只有内求才能回归内在自性。佛家说自性在一处,弟子问佛,如何制心一处?佛陀只回答了四个字:不用方法。不用方法你来怎么求?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皆本自具足,本无所求,亦无所取。若不是你匮乏,为何来求?
《六祖坛经》告诉我们:内外不住,来去自由,心体无滞,即是般若。又说:外离相曰禅,内不乱曰定,定无所入,慧无所依。自佛不归,无所依处。既然无所依处,心内亦无法可见。
《易经》有一观卦,内外是由个人意识决定的。你站在外面,就叫内观,你站在里面,就叫外观。当你内观的时候,是不是还在外面?故,莲花生大士说:当你外观身外虚空,若无杂念,亦不受外境所染;你再内观自性,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。
里外是太极的一体两面,是不二的。六祖说:佛法是不二之法。佛言:善根有二,一者常,二者无常,佛性非常非无常,是故不断,名为不二。一者善,二者不善,佛性非善非不善,是名不二。蕴之与界,凡夫见二,智者了达,其性无二。无二之性,即是佛性。
王阳明先生说:人必要说心有内外,原不曾实见心体。我今说无内外,尚恐学者流在有内外上去。若说有内外,则内外益判矣。况心无内外,亦不自我说。明道《定性书》有云:“且以性为随物于外,则当其在外时,何者为内?”
心即性,心即理。心无内外,圣人之道也无内外,我们要避免人为制造内外。陆九渊说“吾心即宇宙,宇宙即吾心”,湛若水认为心包贯宇宙,都是超越了内外。王阳明说:“明明德者,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;亲民者,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。”心中有光,无所不照,万物一体何来内外。我们用功于心性,自然不会被内外所限。
佛家说心无所住,有内外皆是执着了;道家说无为,就是里外皆不可执着。只有不执着一切,才是一空万有,才是永恒。只要想抓,一定是抓不住的,不抓才是真抓。如有所住,就是万有中而执着于其一,排斥和隔离了其他所有能量,停滞在一个狭隘的偏性能量结构里。
内,外,中间,本来圆满如一,其实就叫一心三藏,也叫天地人三才,也叫佛法僧,也叫一阴一阳之谓道。它们互生互根,不离不弃,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,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阴存在于这世界,也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阳存在于这个宇宙中。它们圆融合一,负阴而抱阳,中气以为和,是自然孕育,生生不息的道法自然。
内,外,中间合一为太极,太极的一面为阴,一面为阳,所以阴阳一体;一面为性,一面为相,所以性相不二;一面为色,一面为空,所以色空不二;一面为圣,一面为凡,所以圣凡不二;一面是其小无内的零维奇点,一面是其大无外的N维(N趋于无穷大),所以万物一体;一面为黑洞,一面为白洞,黑白无间;一面为生,一面为死,所以生死同在;一面是往,一面为复,所以往复循环;一面为善,一面为恶,所以无善无恶;一面为真,一面为假,所以真假不二。
这个表达还不够,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平衡和谐,圆融共生的状态,所以,它们互为表里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。色中有空,空中有色。性里有万相,万相皆有性。圣人也有凡,凡人亦圣人。黑里都有白,白里都有黑。生就意味着死,死就意味着生。出生是下降,入死即上升。真在假里藏,假里亦存真。
我们当代物理学在解读黑洞与白洞关系的时候,很明确的告诉我们,黑洞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,白洞空间反向的倒放;白洞是在同一时间点上,黑洞空间的倒放。黑洞吞噬任何进入视界内的物质,连光都跑不出来;白洞从自己的视界喷射物质,而任何物质,包括光都无法进入白洞。如果一个黑洞是永恒存在的,也就是说时间可以取任意值,那么一个黑洞就一定对应一个永恒存在的白洞。它们两个之间从来不离不弃。但是在我们这个有限认知的世界里,你能看到黑洞,就看不到它对应的白洞,你能看到白洞,就看不到它的黑洞。为什么呢?我们只站在这个太极的一面,我们的视界是狭隘的。
内,外,中间合一即是太极,在高度和谐平衡的状态下,就是太和。我们站在太极的任何一面都是执着,都是偏性。只有我们心无所住的时候,任意在内,外,中间无障碍的,自由地上通下延,每个当下念头通达,才叫如来如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