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花生大士《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》
真如 发布时间:2022-08-31 22:25:51

莲花生大士 作

刘巧玲 译

本文叙述《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》,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,源自《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》。


敬礼法报化三身,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。


我将开示《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》,源自《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》,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。


有幸佛子,谛听觉照!


三昧耶!


何其奥妙!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,它的本性亘古即然,你却无缘得识。


它空明无染,永世不灭,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。它处处显现无碍,你却视而不睹。


因此著文,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。


若不了解内在自性,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,无人得识其中奥义。


此言不虚,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!


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,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。


今开显诸佛自性,下文解说修持要诀,此法既无前行,也无续修。


谛听!有幸佛子,谛听!


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,且广加研究,对它仍然茫然无知,或落妄见,或入边见。


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,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,深奥难解,使一般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,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,受尽诸苦。


由此可知,不觉自己的心性,是十分可悲的谬误。纵然声闻缘觉试由无我的道理深入,却无法了解自性之本来面目。其他行者亦各执一论,自作缠缚,无缘得见净光。


声闻缘觉受到主客(能所)二元之分别见所障,中观派则蔽于真俗二谛的执著,事乘与瑜珈乘因执著本尊外相而受缚,大瑜珈(方便父续)及随瑜珈(般若母续)则因分别空性与觉性为二而生惑。


从不二的究竟义观之,他们因分别空觉为二而步入歧途,唯有先识破空性与觉性不二,方能证入佛性无碍。


由自性观之,不论凡俗,娑婆与涅槃本来不二,只因你不断造作贪瞋诸毒,故至今仍然流转于娑婆世界。


因此,暂且放下你现行或未行的佛学法事,藉今日开示《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》的因缘,你终将明白,所有佛法都在这无上自性解脱中得以圆满。


不论你修持何法,均将融入大圆满的究竟境界。


三昧耶!


那光明灿烂的觉性,也就是所谓的心性,有人视它为具体存在,实际上它并非实存。


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,涅槃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。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。


从名相来讲,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:


有人称它为心,或心性;


有人称它为梵,或大我;


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义;


有人直称它为心而已;


有人称它为般若,或圆满智慧;


有人称它为如来藏,或佛种;


有人称为大手印;


有人称为唯一本体;


有人称为法界;


有人称为阿赖耶,或一切种;


有人只称它为平常心(觉)。


现在为你开示本觉,要点有三:


清除过去之念,不留纤毫痕迹;


向未来之念开放,不受他境所染;


安住当下心境,不修整造作。


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,无思无念地观照自我,若仅仅纯粹的观照,唯见明空之境,并无任何观者存在,当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。


此觉空明无染,非由他生。它真实无杂,明空不二,它既非永恒,亦非受造,然而它绝非虚无,因它光明遍在。


它也不是单一的实体,因它明显地遍存万物。


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质和合而成,因它不可分割,只具一味。


总之,我们本具的自觉,绝非源自任何外物。如此方是真正观察实相之道。


在这本觉内,法报化三身圆满如一。因它不生及空性,故是法身;因空性圆具光明朗净,故是报身;因它能够自在显现,故是化身;这圆满一体的法报化三身,便是觉性的本质。


谛听这殊胜的开示:


你顿见自己当下的本觉原是如此,本来空明,纤毫未染,你怎能说,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?


你的修持本无所执,亦无所求,你怎能说,你修持不佳?


既然你的本觉就是这个,你怎能说,你寻不着自己的心性?


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,你百般寻找,为何仍说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的人?


由是可见,起心动念的主体根本不存在,然而此念确有,你怎能说此念未生?


你只需随任此念生灭,不修不整,你为何还说自己无法进入空境?


既然你只需顺其自然,无为无作,你为何还说,你对它们一筹莫展?


何况明、空、觉性,本是圆满不可分的一体,你怎能说,自己的修持一无所成?


既然本觉是自然出生、自然圆满,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,你怎能说,一切功夫只是徒然?


既然所有念头都是当下生起,当下寂灭解脱,你为何还说,你不知对治之道?


既然当下的觉性本来如此,你为何还不识自己的本性?


自性本空,它真的无实无根,你的自性也如虚空,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。


你真的不用先入为主地秉持着空观,那自然生起的本觉,从无始以来一直空明朗净,好似太阳一般,由核心自然发出光热,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。


这本觉本智,真的是不灭的,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无止尽,你不妨仔细观照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。


心念变化无常,真的不是我们的意念所能尽解,它们就像微风一般难以捉摸,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。


不论任何外境生起,真的就是本体显现,就像明镜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。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。


世上纷纭万象,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内解脱,就像空中的云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灭,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自心是否确实如此。


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,在修持之外,岂另有修持之人?


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,在行事之外,岂另有行者之存在?


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,除了三昧耶戒之外,岂另有守戒之人?


一切境相无非是心性所生,除了证果之外,岂另有悟者之存在?


你应该仔细观照自己的心性,审思再三。


当你外观身外虚空,若无杂念,亦不受外境所染;你再内观自性,亦无念者以念向外造境,那么,那微妙的心性,便空明朗净,无垢无染。


你的本觉净光,即是法界本身,好似无云晴空中的太阳,阳光虽无形无象,却光明遍照,不论你了解与否,此乃最胜法义。


这本来圆满的净光,自始便非源自他物,乃由觉性自生,本身却无父无母,真是不可思议!


自生之无上觉性,亦非由他物所造,真是不可思议!


它既无生,故也无由而灭,真是不可思议!


它虽无所不在,却无人得见真相,真是不可思议!


纵然流转于娑婆世界,却无损其身,真是不可思议!


纵使得证佛性,对它亦无所增益,真是不可思议!


它存在每个人内,却无人认出它来,真是不可思议!


然而你还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证果,真是不可思议!


明知它在自身之内,你却四处寻觅,真是不可思议!


何其奥妙!这当下的本觉空明朗净,无实可执,仅此,即是无上的知见。


它涵括一切,却不受任何观念事物所羁,仅此,即是无上的修持。


它不修不整,又是言语道断,仅此,即是无上的道行。


无需四处追求,它本来圆满具足,仅此,即是无上的证果。


殊胜之正道有四:


殊胜的正见:正因当下觉性光明朗净,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,故可称之为道。


殊胜的正修: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,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,故可称之为道。


殊胜的正行:正因当下觉性本具此光明,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,故可称之为道。


殊胜的正果:正因当下觉性就是这光明朗净,此光明净性又无瑕无疵,故可称之为道。


今开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:


不易之正见,是为一法,当下常在的觉性,光明朗净,三世不易,故称为定法。


不易之正修,是为一法,当下常在的觉性,光明朗净,三世不易,故称为定法。


不易之正行,是为一法,当下常在的觉性,光明朗净,三世不易,故称为定法。


不易之正果,是为一法,当下常在的觉性,光明朗净,三世不易,故称为定法。


既然你已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诲,便应尽拋过去的知见及一切,断除未来的冀望及筹划,眼前这一刻,纵有念头生起,不执不取,心如虚空。


既然,由究竟观之,根本无法可修,故无需修持。既然,那儿本不散乱,你只需心不散乱地安住此境。


不修不整也不散乱,只是觉照一切,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,光明灿烂。当它生起时,称为菩提心,亦即悟性。


因无所修整,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识,因无所散乱,它是本体的光明净性,外境外相,既无自性,故自然解脱。


明空不二,是为法界。一旦悟及佛性无道可及,无法可悟,不证自明,便得如实而见金刚萨埵!


六种边见


下面的开示,将为你穷究六种边见,并推翻其说。


不论当前的知见学说,立论何等分歧,所谓的心性,便是你的本觉,它是自然生起的无上觉性。应知,观者及观照本来不二!


当你观照,不妨寻找观者为谁,若遍寻不得,此一妄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。这妄见一了,即是你重生的一刻!


知见及持此知见之人并无分别,若能不落入空见或空境,当下的觉性顿显空明,这便是大圆满见。于是,不论识与不识,亦无分别。


不论当前的修行方法,立论何等分歧,你的日常觉心具有透视观照的能力。应知,修持与修持者本来不二!


不论你在修行与否,不妨寻觅一番修持之人,若遍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,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。修持一旦放下,便是你重生的一刻!


你若能既不落幻境,也不昏沉散乱,当下无染的觉性自现光明朗净,这毫不造作的觉照,便是专一定境。如此,入定或不入定,本非二境。


不论当前的行事标准,是何等分歧,你本具的元觉,却是唯一本体。应知,行为与行者本非二事!


不论你正在造作或无事,不妨观察一下,是否有一行者存在,若遍寻行者而不可得,你的行事便顿现其穷,而自然瓦解。造作停止的那一刻,便是你的新生!


无始以来,行事与行事之人本无分别,你若能不落入妄见,染着习气,当下的觉性刹那归于清净无染。


既不相应,也不排斥,随顺事务,不加修整,惟此道行,方称清净无染。如此,净行与不净行,亦本来不二。


不论当前的悟境证果,是何等的分歧,心性的本质就是本觉,亦即本来圆满的法报化三身。应知,悟境与悟者本来不二!


你不妨寻找一下悟境及悟者,若遍寻悟者而不可得,你的悟境便顿现其穷,而自然瓦解。悟境一旦寂灭,便是你新生的一刻!


悟境与悟者皆觅不可得,你又不落于执著或贪瞋惧情,当下的觉性便归于本来的清净无染。只要了悟法报化三身圆具于你内,此即无上佛果!


本觉是不受不灭论或空见诸种边见所染的,此即所谓不落两边的中道。


本觉原来就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,它又是空性之核心,因此被称为如来性,即佛心或佛种。


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,便已超越一切论说,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罗密多,即圆满智慧。


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,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,即无上的象征奥义。


因此,不论你了解与否,它皆自适其所。由于它是涅槃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,故被称为阿赖耶,意即一切种。


由于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,这空明常在的觉性,又被称为平常心(觉)。


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,最终所指,不过是这当下觉性而已!


于此心外,向外驰求,就好比外出追寻象迹,其实你的象正安居家中。即使你通晓整个宇宙,也无法穷究这奥秘的究竟。


如果你不了解万象皆出自一心,便无由证得佛果。不知识取本觉之人,自然向外驰求,一味向身外寻求自我的人,怎会找到自己?


好比一个笨人,进入人群中,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,一旦忘失自我,便四处乱寻,不断误将他人当作自己。


同理,如果你不知万物之本性,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,便会再三流转于娑婆。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来心性就是如来,涅槃便变得遥不可及。


所谓娑婆与涅槃,全凭你一念无明或一念明觉。若由究竟义观之,两者本质实在无所分别!


你还以为它们存在于你的自性之外,真是极大的错误!其实错误与无误,本来也是一味(自性而已)!


一切有情的心念本来不可分割,不修不整的心性,只需安住本来自然之境,便是解脱。


如果你认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,你便无法认识法界的实相。


你应努力觉照那自始自生者,由外相观之,起初似有所生,存在期间,似有所住,最后终将归于某处。


可是你若加以细究,它却似乌鸦照井,当乌鸦离井而去,它的倒影也一逝不返。


同理,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,既由心生,也由心灭。唯此心性了知一切,且知一切本空本净。有如天上穹苍,它的空虚与澄澈本不可分。


自生的本觉虽能生出外境,变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万象,此即法性,也是实相。它虽藉外相来显示自身的存在,你心中却明明白白,那便是你的自性。


由于它是如此明朗透澈,故被视为虚空,但虚空只是心性的一个比拟而已,不足以涵盖其意。


因为自性虽如虚空,却具本觉,无所不明,天空却无觉性,它的空虚好似死尸一般地空虚,了无生命,因此心性的真相是无法以天空作譬的。


总之,能毫不散乱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。何况纷纭万象,也具有俗谛(相对性的真理)的价值。


没有任何现象真正地存在,它们迟早会消逝。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现象,只不过是表相而已,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觉察。


每当内在的心境有所改变,感受到的外境也随之变迁,因此,你所见的一切,只是心性的流露。六道众生都是依照自己的业报而认取外境的。


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论,或以不灭论来驳斥空论,密法九乘中也各据立场来观外境。人们不仅观察外境的方式不同,解说立论也互异,一旦执著于变化无常的表相,谬误便由此而生。


你若能对自心所见的表相,不论它们是虚是实,始终不执不取,便是佛境。


外境本身并无过错,因为执著才成障碍。你若了知那执著外相的念头,就是自性,此念当下解脱。


一切显现只是心性的流露


即使整个宇宙毕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六道众生毕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天人的福报毕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下三道的苦境毕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贪瞋痴等五毒毕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自生的本觉呈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各种魔难障碍出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各种净念出现于前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证入无念的定境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观得万物光影交错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证入色无边处定或识无边处定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证入一多不二,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即使一切色与一切空毕现于前,这也只是心性的流露。


没有任何境相,不是出自心性!


正因自性无碍的本质,境相才能不断生起,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体。因此凡是生起之现象,必将在心性内自然解脱,不论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称它,由究竟观之,心性不曾离开过一切而存在。


这一体性并非建筑在任何有形基础上的,它虽是一,你却无法由任何一边而得其全貌。


它也不是存在某处的实体,因为它不由造作。它也不是虚无,因它的光明及觉性光辉遍照。它更不是各种形色,因为空性与光明是不可分割的。


当下此刻的自觉是如此的空灵及实在,虽有此觉照,却找不到觉照的主体,所悟实在只是被悟而已,一无实质。


只要据此修行,一切自然解脱,我们的官能(五根)便能不受理性意识的干扰,当下体认一切。


有如芝麻榨成麻油,牛奶搅成奶油的过程一样,不经榨压,哪来麻油?不经搅拌,哪来奶油?


一切众生虽本具真实佛性,不经修持,如何证入佛果?若肯修持,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脱!他虽不了解其中的学理,仍能从经验中一步一步地调练自己。


譬如有人亲口尝过糖的滋味,哪里需要他人解说其中的滋味?错失本觉,即使班智达(博学之士)也堕入歧途,不论他们学问何等渊博,通晓密宗九乘的次第,缺乏证量经验,所说难免以讹传讹,离佛地愈远。


一旦了知本觉,一切功德业报当下灭尽,若不识本觉,一切德行或恶业,终将累积为业报,在善恶二界中轮回流转。


只要你能识破自性中空虚的觉性,善、恶、德、业,便不致落实成报。就如虚空流不出泉水一般,功德与罪业在虚空之境也无法滋生业果。


那自生的本觉方能观照透视一切,以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,是如此深奥。你必须熟谙自己的觉性。这秘密教敕,何等深奥!


何等奥妙!《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》直接为人开示本觉,这是为了未来众生的利益。此论虽精简非常,所有密法、要门、口诀,尽在于此!


我既已传授此法于当世,仍另将它隐藏某处,作为岩藏密法,使未来善业成熟之人,有缘闻此妙法。


三昧耶!
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25074673194453512&wfr=spider&for=pc

0 0

点评列表

文章列表
《老子养生秘诀》逐字问道 全(一到五十六)
老子在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老君台留下了五十六个符号组合,后人把它称之为《养生秘字诀》。
经典大树发布于:2024-08-0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六)
由“人”“七”“天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就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,合一于本来面目。在不思不议的每个当下,把自己完全地交给自己。这样才能走进《易经》里的复卦,真正的启动身体的自复功能,才能请出我们身体里的师尊,才能请出药师佛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五)
王阳明说:“饥来吃饭倦来眠,只此修行玄更玄。”修身养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顺其自然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就是修行。当你真正不用意识去干扰身体的时候,就叫顺其自然。无论修行或养生都不是让我们跟自然对着干,自然没有给你冬眠的功能,你就不要乱下指令,试图让肠胃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。你非得去有为的去干扰身体,身体一定会报复你,最终让你心想事成,也叫自作自受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四)
在五行框架中,阳数之极为九,阴数之极为六。五行之术数,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,皆是小衍之数。一、三、五、为阳数,为“天数”又称“天衍之数”,其和为九,故九为阳极之数。二、四为阴数,为“地数”又称“地衍之数”,其和为六,故六为阴之极数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西山群仙会真记》全集
卷一为《识道》、《识法》、《识人》、《识时》、《识物》。 卷二为《养生》、《养形》、《养气》、《养心》、《养寿》。 卷三为《补内》、《补气》、《补精》、《补益》、《补损》。 卷四为《真水火》、《真龙虎》、《真丹药》、《真铅汞》、《真阴阳》。 卷五为《炼法入道》、《炼形化气》、《炼气成神》、《炼神合道》、《炼道入圣》。
道元发布于:2024-03-26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三)
“亻”在左,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在地成形,为物,为阴。《灵枢·玉版》曰:“且夫人者,天地之镇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中云:“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。”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二)
真正养自己的东西就是德,我们当然要培德。孔子曰:“德之不修,是吾忧也。”德指的是能量值,培德就是提升意识境界,把心无限地博大,是心横向的繁华似锦与纵向的无限延伸。人生最真诚的供养,不仅仅是香灯和鲜花,而是一颗清净无染,无限博大的心。即是“氵”“天”“井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的内涵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2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一)
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养生也好,修行也好,皆要不急不躁,“殷重作意者,谓不慢缓加行方便”。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,好的人生,从不着急。 无论遇到或发生了什么事情,第一件事就是心不散乱,先留给自己一个时间的缓冲。然后静下心来,反求诸己,去找自己心上的因。在最究竟的因上借一阴一阳之谓道,去化解所有能量结构关系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)
“人”“法”“心”合成的这个完备的整体告诉我们,养生即是养心,心物合一不可偏性,当我们二了,病态就开始了。故老子曰:“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”当我们不再二了,不再偏性了,自然无病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九)
“方寸不乱”意味着心不慌乱,“方寸容乾坤”表达了心无穷博大,“方寸”也叫“灵台”。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中的老神仙是美猴王要找的师父,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心。每位众生心内都住着一位师尊,都住着一位真正的佛,就看你能不能把他给找到并请出来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