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《易传》见自己
践行至简心法 发布时间:2022-03-23 20:51:13

古人曰: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受人之辱,不动于色。察人之过,不扬于众。觉人之诈,不愤于言。水深不语,人稳不言。谋事者蔵于心行于事。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见祸于未生。


这段话在告诉我们什么?


君子藏器于身,藏的这个器是什么?我在这里借用《道德经》,以经解经,叫做“天下神器也”。


何为天下神器?是能化解天下所有人、事、物的法宝。这个法宝是什么?老子告诉我们“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” 用 “一”可以化解天下所有“术数”,用一阴一阳之谓道,来解天下的万事、万物。万事、万物用阴阳去解,全能解开,用正弦波(能量波)去解全能解开,因为正弦波(能量波)是最简单的能量结构,我们用最简单的结构,可以化解天下所有的复杂能量结构,这个就叫大道至简。


何为天下神器?老子告诉我们叫“执大象,天下往,往而不害”。大象指的是最大格局,最高境界的智慧。象是格局的意思。我们说中国人的意象思维就是这个意思。天地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就阴阳之象,故名之曰:一阴一阳之谓道。


这个“天下神器”就是整个宇宙架构的顶层建筑,它超越了物质世界的表象,又能随时从上往下,契入每一个当下,这叫如去如来。从上往下看三维空间,阴阳两界以及迷宫的一切,所有的细节,所有的游戏规则我们全知道。站在最高境界的空间格局上看懂本质以后,对宇宙投影相之间,各个投影层次,投影源和相之间的关联很清晰,了了分明。


待时而动指的是什么?叫做“动善时”,指的是应时应运。道在所有时空的能量关系里边都应时应运,道应那个时,也应当时的那个运,这才是真正的道。

只有自己内在真正的觉醒了,才会应时应运的呈现出当下的智慧,才叫“动善时”。


“动善时”的基本条件是我们接通了道的“活水”,只有接通了活水,所有的呈现都是应时应运的,在每个当下才能机缘善巧。把题目看懂了,看透了,用灵魂的精髓去面对今天复杂考题的时候,我们才能应时应运地做对今天的考题。


“动善时”,是最恰恰好的时空对应关系,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,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趋势,叫做顺应自然。把恒道落实于生活工作中,让它显化出来。宗教先哲们都是接通了道的活水。张口就来,他们根本不需要旁征博引,应时应运,当下就来,这是活水。


任何一件事情,就看我们能不能协调好物质能量和意识能量的关系,应时应运的与时代契合,如果我们过分执着,那就会得到障碍,使我们无法进入更高维度的层次。心灵能量被耗散,被牵制在三维之中。


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善巧,应时应运的机缘善巧。是在无为的状态下形成的自然能量的集结,是一种自然能量的呈现,是一种非人为的,大美的巧夺天工,它是高度和谐平衡的。是与自性之本然的能量高度共振的当下,形成生命的自在,这种自然的呈现,是让我们能够完全通透地与宇宙合一,跟整个自然能量高度和谐的状态。

为什么受人之辱,不动于色?其实这句话表达就是宠辱不惊。就是心无所持,就是“八风吹不动,独坐紫金莲”,就是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。”


其实得者实无所得,失者实无所失。《心经》中说“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”, 观自在的结果是“无所得”,如果还有所得,还没有达到自在的境界。本心原来什么都没有,无所执,一有“宠辱若惊”就有了得失,就落在六根里了,就有了“五蕴”。“无所得”是有而不得,万有而不执著于任何一个有,所以才一无所有。观自在而觉悟的人,悟得自在本空,即使执有,仍然是空,仍然不得。


如果我们把心住在宠辱上,宠就是得意的总表相;辱就是失意的总代号。宠辱若惊背后的因是不知足,不知道自己本自具足,表现出内心的匮乏感。


因为我们总感觉到匮乏不足,只想拿外在的价值去填补,甚至会利用别人对我们的肯定和赞美来达到目的。我们带着一身的匮乏四处寻找,却往往不能察觉到它们。我通常只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:我要成功,我要被很多人肯定,我要鲜花和掌声,我要某个人的爱,我要大家甚至所有人的关注。


我们真正缺失的是我对本体的觉察。因为我对本体的失察,它就会停止显现,然后我会感到匮乏不足。因为我一直以来对本体的失察,我本体的某些部分不见了,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从此消失了,它们从来不会消失,只不过是和它断了联系。


受人之辱,不动于色表达的是“养得此心不动”。摆脱灵魂的量子纠缠与干扰,摆脱灵魂的量子叠加,“心不忧乐、通而不变、嗜欲不载、无所好憎、不与物散” 通于神明。概括起来叫“以中制外”或者叫“以无御有”。能以中制外、以无御有,才能百事不废。或者换成王阳明的的说法,就是“此心不动,随机而动”。


察人之过,不扬于众。觉人之诈,不愤于言。这句话在告诉我们,站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看整体的宇宙,才能读懂时空里面所有,读懂我们以为不合理呈现,发现它内在的合理性。真正懂得尊重时空存在合理性,真正做到求同尊异——在所有存在里寻找相同的道,尊重所有不同的表达都是帮助生命悟道的题目。就不会被任何一个投影的假象所障碍,我们可以超越任何一种假象,在更高的境界,以更大的格局去化解和破掉它。


当人们真正的读懂了,他的这个认知是产生这种果的必然的时候,就应该呈现出这种状态,这是个必然,这是一个因果的关系。如果我们对着干,就是一种横向能量结构的博弈,不过就是脑子里面装着的那些主义的争锋。一个价值观,战胜了另一个价值观,并不是因为一个比另一个更接近真理,而是一个比另一个更有力气罢了,这就是胜人者有力。当和同层次的能量进行博弈时,是在一个有限空间里,横向的能量博弈,能量转换。这种博弈是对固化的能量的转换,只能用显性的方式参加博弈,在这个有形空间里边进行能量交换,这件事做起来是很辛苦的。就会有恐惧,就想多控制、多占有,因为不知道自己“本自具足”。在内在纠缠,双方都不舒服。执着在抗争跟博弈的关系里,会让我们在这个层面的能量不断在这里转化,不断在这里面拆东墙补西墙,障碍了纵向提升的可能。


“水深不语,人稳不言。”这句话在告诉我们,“道可道,非恒道”,“不可说,不可说,一说即是错,说多都是过!”“大道希音”,“大道无言”,口说出的不是道,因为“言语道断”,看到的也不是道,因为“大道无形”。所以外面一切所有的呈现,都是自己认知的投射或折射或投影。我们用文字,语言只是一个描述,无法用言辞表达,用有限制的认知,用有限制的文字,去对一个无限的东西进行表达,所有的描述都是有漏的,都是离道。《金刚经》里说:“如来所说法,皆不可取、不可说,非法、非非法”,因为只要能说出来的法都是有为法,“无有定法,如来可说”。要求我们少说少起心动念。每说一句话就是一个或多个起心动念,我们的每一念都会扰动整个宇宙虚空,因为任何一个能量波可以遍布整个空间,我们的任何一个指令,在现实中是可以发挥作用的。这就是为什么说“起心动念惊动十方神煞”。


“谋事者蔵于心行于事”告诉我们所有的行都是心行,“万法必归于心法,万行必归于心行”。我们在现实做的再多,有再多的方法,没有跟自己的心去关联,也没有用。因为没有任何的事物,在我们生命中呈现,都是和最高境界的智慧是相关联的,这种关联就叫“事善能”。


修行是心行出来的,不是靠嘴说出来的。心行始于觉察,在每个当下去觉察面对的一切。就是要实实在在用功,是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任,不是学习一些知见,障蔽心性。道无处不在,无处不有,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,都是道,我们借助表象去领悟它背后的智慧。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,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,如果我们都能够觉察到和道的关联。通透各层次之间的能量关系,在现实的践行中,去觉悟这件事跟自己内在提升有什么关系,回归内在反求诸己,颠覆自己不圆满的认知就叫觉悟。


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见祸于未生。明者智者合起来叫做明智,叫做明明德。是能从所有相上回到阴阳的层面,看透所有层次之间的能量关系,读懂各种呈现的因。在大道至简的结构层次上,完全可以通透地明白所有存在的来龙去脉,并能够判断出这个能量结构的必然趋势。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,揭示了万物发展的规律,并描述了万物的全息。真正的了解这个能量趋势的下一步,从时空能量的趋势上,找到自己每个当下的定位,使我们自己在每个当下的生命状态持续提升。开始跟自己“本自具足”的能量进行有效的连接。从而验证我是本性佛、本性神、本觉、本能的全息能量总集。


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见祸于未生,是还没露出任何征兆的时候,就是还没有叠加呈现出像的时候,直接去化解认知呈现的源头,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。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当我们处在觉醒的状态的时候,就清楚一切事物的本质。一切都是心的影像,也就不会被外面的呈现所迷惑,出现了一个妄想念头马上消除它,一转念就化解了。当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马上颠覆它,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种开放,自由和清明的状态,那对我们的生命来讲,就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圆满状态。


其实最后一句话与开头是相衔接的,形成了一个生命的曲面圆弧往复运动状态,“智者见祸于未生”就是“君子藏器于身”。在宁静状态里,不执于任何一念,执著远离,万缘放下一身轻,一念不生万境融,万缘脱去心无事,了无牵挂平常心。万缘俱寂,万缘不起是为无缘,叫做无缘大慈。这个“天下神器”就是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,合起来叫做大慈大悲。


这句话在《黄帝内经》里的表达就是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;不治已乱,治未乱,此之谓也”。是一回事。这个时空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迅速地开始自我觉察,随时在关照着自己周边的世界,关照着自己的内在,把所有发生在周边世界的事情跟自己的内在连接起来去觉察,随时做调整。小事上不觉察,积累多了就成大事了。当我们在小事情上不觉察,不转念,不调整的话,它一定会以更大的当量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。其实我们内在认知会以小事开始提示我们,这个认知如果我们没有超越的话,会在现实用一个强化了的现象再一次提醒我们,如果我们还不知道。还没有觉察的话,它会以更强烈的方式提醒我们。


表达在《道德经》里就是:“为之于其未有也,治之于其未乱也。”其未有也,指的是能量的空性,还没有形成能量结构,没有任何的量子纠缠、叠加和干扰,是清净无为的状态,但它保持了每个当下具足所有有的可能性。为之于其未有也,我们可以在里面创生任何的存在,但我们又不执着在任何可能性的状态。不执着在任何一个呈现的像上,但可以任意呈现任何的存在,这是空性的本质。治之于其未乱也,是还没露出任何征兆的时候,就是还没有叠加呈现出像的时候,直接去化解认知呈现的源头,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。
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kDLA0XyVr0mD6o43NUXpQ

0 0

点评列表

文章列表
《老子养生秘诀》逐字问道 全(一到五十六)
老子在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老君台留下了五十六个符号组合,后人把它称之为《养生秘字诀》。
经典大树发布于:2024-08-0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六)
由“人”“七”“天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就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,合一于本来面目。在不思不议的每个当下,把自己完全地交给自己。这样才能走进《易经》里的复卦,真正的启动身体的自复功能,才能请出我们身体里的师尊,才能请出药师佛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五)
王阳明说:“饥来吃饭倦来眠,只此修行玄更玄。”修身养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顺其自然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就是修行。当你真正不用意识去干扰身体的时候,就叫顺其自然。无论修行或养生都不是让我们跟自然对着干,自然没有给你冬眠的功能,你就不要乱下指令,试图让肠胃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。你非得去有为的去干扰身体,身体一定会报复你,最终让你心想事成,也叫自作自受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四)
在五行框架中,阳数之极为九,阴数之极为六。五行之术数,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,皆是小衍之数。一、三、五、为阳数,为“天数”又称“天衍之数”,其和为九,故九为阳极之数。二、四为阴数,为“地数”又称“地衍之数”,其和为六,故六为阴之极数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西山群仙会真记》全集
卷一为《识道》、《识法》、《识人》、《识时》、《识物》。 卷二为《养生》、《养形》、《养气》、《养心》、《养寿》。 卷三为《补内》、《补气》、《补精》、《补益》、《补损》。 卷四为《真水火》、《真龙虎》、《真丹药》、《真铅汞》、《真阴阳》。 卷五为《炼法入道》、《炼形化气》、《炼气成神》、《炼神合道》、《炼道入圣》。
道元发布于:2024-03-26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三)
“亻”在左,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在地成形,为物,为阴。《灵枢·玉版》曰:“且夫人者,天地之镇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中云:“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。”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二)
真正养自己的东西就是德,我们当然要培德。孔子曰:“德之不修,是吾忧也。”德指的是能量值,培德就是提升意识境界,把心无限地博大,是心横向的繁华似锦与纵向的无限延伸。人生最真诚的供养,不仅仅是香灯和鲜花,而是一颗清净无染,无限博大的心。即是“氵”“天”“井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的内涵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2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一)
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养生也好,修行也好,皆要不急不躁,“殷重作意者,谓不慢缓加行方便”。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,好的人生,从不着急。 无论遇到或发生了什么事情,第一件事就是心不散乱,先留给自己一个时间的缓冲。然后静下心来,反求诸己,去找自己心上的因。在最究竟的因上借一阴一阳之谓道,去化解所有能量结构关系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)
“人”“法”“心”合成的这个完备的整体告诉我们,养生即是养心,心物合一不可偏性,当我们二了,病态就开始了。故老子曰:“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”当我们不再二了,不再偏性了,自然无病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九)
“方寸不乱”意味着心不慌乱,“方寸容乾坤”表达了心无穷博大,“方寸”也叫“灵台”。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中的老神仙是美猴王要找的师父,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心。每位众生心内都住着一位师尊,都住着一位真正的佛,就看你能不能把他给找到并请出来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