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老师:你真能照我说的做到当下就得止,身心转变快,精神用不完
真如 发布时间:2023-12-31 09:23:29

注:本文是南怀瑾老师讲安那般那呼吸法门修法系列文章。(由本平台独家摘编汇总)*****正文:

佛经、密教、道家都没有交代清楚这一点,婴儿从生下来到死亡,都是呼吸自然往来;但是胎儿没有鼻孔或毛孔的呼吸,是靠一股用今天的话说是能量的作用,不断地膨胀收缩,生命就逐渐成长。真修息是修那个作用,不是呼吸往来的作用。这一点要先交代清楚。

现在一般的呼吸修持方法叫数息观,分数息、随息、止息。都把呼吸往来当成息了,他们讲的数息,不是指那个不呼不吸生命本源的息。中文里“息”是休息之意,《易经》观念的息是成长的意思。呼吸往来是消耗放射的作用,吸进来呼出去是生灭法;但是“息”不是消耗,而是不进不出,停止在那儿。这个是了生死的法门。

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,心动了,息也就动了。有时一个人在极度专心工作时也会有暂停呼吸的情形,在受到极度惊吓的时候也会如此。这是因为心念高度集中了,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。念头清净了,呼吸也放慢了。了解这个,对于你的身心会有很大的帮助。佛经说:“息长知长,息短知短。”而息充满全身也知道,息导致全身每一个细胞起变化也知道,这个知道的知是心的知。可是一般人解释错了,认为息是呼吸,注意力就放在一进一出的呼吸上,变成在练气了,这是大错特错。知道息长短,是要知道这个不呼不吸暂停期间的长短。开始时,这个暂停的期间是很短的,慢慢练习久了,念也定住了,能跟它配合,气就能充满你全身。

《南怀瑾与彼得·圣吉》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-

所谓“安那般那”,就是数息观,又叫六妙门,数、随、止、观、还,净。数息是你心散乱的时候,姑且借这个气息相依的数,让自己慢慢静下来,粗的呼吸慢慢变细以后,就不要再数下去了。第二步“随”就来了,静得差不多,你就不要再当会计了,数了半天,“一坐数千息”,数了一辈子,总是数不好。太笨了,多可惜呀!他明白告诉你是六个步骤,数得差不多,心宁静了就随,跟着息走,不要再数了。第三步“止”,慢慢随息久了,逐渐静下来,好像呼吸没有了,念也止了,呼吸也停了,很快的嘛!一念之间就是六妙门,可惜你们不懂,太不高明了。所以现在告诉你,毗钵舍那,观出入息。“息”就是一呼一吸之间。

数息虽是讲数,但是中间有一个道理,当你修数息观,数出入息的时候,呼吸这一口气,进来了知道;出去了,晓得出去了,这叫“能正了知”。在这个境界上,“系心了达”,心念跟呼吸配合,和合为一。怎么叫和合为一?每一次呼出去知道,吸进来也知道,没有散乱,没有杂念岔进来,就是系呼吸于这个心上。“无忘明记”,中间没有无记,没有忘记过,很清明地记着呼吸之往来,“是安那般那念义”,这个“念”就是随时知道息的往来,就是心息相依。

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,它为什么讲入息出息,不讲入气出气呢?为什么古人用这个息字呢?(有同学答:气是粗的呼吸,息是细微的)。不对,讲修气是风大,粗的为风,再细一点点的谓之气,最细最细的谓之息,普通是这样解释,是从文字表面上看的。你们要体会呀!做工夫的人,我们呼吸一出一入之间,有一刹那既不出又不入的,那就是息。心粗的时候不知道,心细一点点就知道,息,休息也。听懂了吗?好好去体会,这一段才是息。入出是呼吸两个之往来,真正重要的是,体会那个息的境界。你们真能够做到的话,当下就得奢摩他,得止了,呼吸止了,心念也止了,显教密宗一切殊胜法门的功德境界就出来了。可惜你们不懂,现在我把无上的道理,也是无上的秘法,都告诉你们了。密法,什么密法?没得密,就是因为你们不懂,所以就是密;懂了,就如六祖讲的,“密在汝边”,密在你那里,不在我这里,懂了吧!

你以为呼吸才叫息吗?,息是鼻子既不呼又不吸的中间停止那一段。停止的这一段,慢慢增长,成为内在息,内在息就是一般所讲的气脉。“正了知”,了解了身体里面哪一部分气脉在动,“如是息遍一切身分”,了知全身都是气息。所以人的呼吸不一定全靠鼻子。假使地下挖个洞,让人站进去,只要把土埋到心脏部分,这人就死了,因为身体下面一半的呼吸没有了。人的皮肤都在呼吸的,前后阴,甚至每个细胞都在呼吸。所以懂得了这个原理,修气脉很容易的。

《瑜伽师地论-声闻地讲录》 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

安那般那,中文简称出入息。一出一入中间很短暂,你分不清楚,中间那个宁静的阶段很快速的。拿机械物理来讲,发动机嘎啦嘎啦在转,你听第一声跟第二声中间有个空当,非常快速的刹那。在胎儿细胞变化时,都在消息,一出一入,中间有一刹那的,就是真息。

道家有个女神仙,是宋朝开国大元帅曹彬的孙女,出家得道,叫曹文逸仙姑。她有一篇修道的歌,叫做《灵源大道歌》,可以跟永嘉大师的《证道歌》相提并论。中间讲到生命根本的一句话,非常好,“命蒂从来在真息”,这个生命的根蒂在一出一入那个止息的阶段。这个一出一入之间的真息,就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所在。

佛叫你先修出入息,再修到明心见性、证阿罗汉、成佛,连带身体也变化了,叫即身成就,这是秘密。所以我告诉大家,像我这一生,不敢说世界上这些统统学过了,但几乎差不多学遍了。回过来一看,原来这许多的法门,都是从佛讲的变出来,大家都给这些花样骗住了,其实就是修出入息。*****

从前带兵时为了爱护士兵,夜里去视察一两次,我得到了经验。凡是打呼噜、呼吸很粗的,他没有睡好;虽然睡着了,其实脑子在做梦。睡眠真正睡得好时,你会觉得他一点呼吸都没有,一点都听不见,大概有一分钟,那个时候才是真睡着了,这就叫止息。人的脑筋真的宁静到极点,往来的呼吸停止了,那叫止息,是出入息中间那个止息的阶段。刚才引用曹仙姑的一句名言“命蒂从来在真息”,那个时候是生命的根本。所以打坐修定的人,做到身心宁静,止息一刻钟或半个钟头,你一天精神用不完了,那就是真正的充电了。

《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》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

修安那般那,修止观,佛为什么不叫它是气功呢?安那般那把这个出气、入气分开来讲。为什么又叫做息呢?这个我再三强调,不知道你们听进去了没有。息的境界有往来,也可以说在旋转,也可以说在出入,也可以说升降,这个是安那般那。我们这个生命的息,现在医学上的报告叫做全息。他们拿各种生物来试验,就连植物也在安那般那出入息。可见这个出入息,不止鼻子在出入息,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,这个生命是个全息的阶段。可是为什么不叫做全呼吸呢?所以你们真做工夫的人,是修止息喔,不是修呼吸,这个要搞清楚。

所谓息,是说这个气出去再倒回来,或者说升降这个阶段,中间有一个短暂的停留,这个是息的境界。所以数息、随息是息哦!并不是讲数出入气,随出入气哦!这一个观念特别要搞清楚。很重要的。不然你搞了半天,都在出入气上面搞,不懂息的作用,不懂全息的作用。你工夫到息的阶段,好像呼吸停止了,可是你的细胞还在往来,这个要注意。

《南老师讲达摩多罗禅经》------------- 出、入、息,呼吸是生灭法,一出一入、一来一往,你体会一下,这是关系到你们真正修持的哦,开眼也好、闭眼也好,一边听,一边观察自己的呼吸。我们的呼吸出去、进来,中间有一刹那停留的,在中间交接的时候有一刹那的空档,这是息,所以叫你修出入息是修这个。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,不要注意入息,把它一放出去以后,你心念一停,停在不呼不吸那一刹那之间,你试试看,你马上就不同了。一出一入之间,不要故意哦,人自然有呼吸,当一呼一吸之间一定住了以后,当下气好像很短暂,慢慢气也和顺了,定住了,思想、杂念也少了。所以息者止息,息就是休息,休息就是念定住了。慢慢如此修去就行了,开始有点勉强,慢慢就会自然了。

释迦牟尼佛教他的儿子罗睺罗尊者修行的法门就是这个,佛告诉罗睺罗,“息长知长,息短知短”或“息冷知冷,息暖知暖”,大家一看了这个佛经,认为都看懂了“息”,自己下注解,就理解成呼吸长觉得呼吸长,在那里练气功了,把简单的文字搞复杂了。息长,一呼一吸之间停住了,不呼不吸这个时间长,知道长了;这个时间一下就过去了,知道短,“息长知长,息短知短”是这个道理。都懂了吧?修这个安那般那法门成就非常快,转变身心气质也非常快,再配合止观,配合般若,配合显教、密宗各种修法是非常快的。

节选自《南禅七日》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GiblicVAR6YzKFErhfN6xg

0 0

点评列表

文章列表
《老子养生秘诀》逐字问道 全(一到五十六)
老子在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老君台留下了五十六个符号组合,后人把它称之为《养生秘字诀》。
经典大树发布于:2024-08-0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六)
由“人”“七”“天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就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,合一于本来面目。在不思不议的每个当下,把自己完全地交给自己。这样才能走进《易经》里的复卦,真正的启动身体的自复功能,才能请出我们身体里的师尊,才能请出药师佛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五)
王阳明说:“饥来吃饭倦来眠,只此修行玄更玄。”修身养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顺其自然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就是修行。当你真正不用意识去干扰身体的时候,就叫顺其自然。无论修行或养生都不是让我们跟自然对着干,自然没有给你冬眠的功能,你就不要乱下指令,试图让肠胃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。你非得去有为的去干扰身体,身体一定会报复你,最终让你心想事成,也叫自作自受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四)
在五行框架中,阳数之极为九,阴数之极为六。五行之术数,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,皆是小衍之数。一、三、五、为阳数,为“天数”又称“天衍之数”,其和为九,故九为阳极之数。二、四为阴数,为“地数”又称“地衍之数”,其和为六,故六为阴之极数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西山群仙会真记》全集
卷一为《识道》、《识法》、《识人》、《识时》、《识物》。 卷二为《养生》、《养形》、《养气》、《养心》、《养寿》。 卷三为《补内》、《补气》、《补精》、《补益》、《补损》。 卷四为《真水火》、《真龙虎》、《真丹药》、《真铅汞》、《真阴阳》。 卷五为《炼法入道》、《炼形化气》、《炼气成神》、《炼神合道》、《炼道入圣》。
道元发布于:2024-03-26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三)
“亻”在左,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在地成形,为物,为阴。《灵枢·玉版》曰:“且夫人者,天地之镇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中云:“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。”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二)
真正养自己的东西就是德,我们当然要培德。孔子曰:“德之不修,是吾忧也。”德指的是能量值,培德就是提升意识境界,把心无限地博大,是心横向的繁华似锦与纵向的无限延伸。人生最真诚的供养,不仅仅是香灯和鲜花,而是一颗清净无染,无限博大的心。即是“氵”“天”“井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的内涵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2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一)
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养生也好,修行也好,皆要不急不躁,“殷重作意者,谓不慢缓加行方便”。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,好的人生,从不着急。 无论遇到或发生了什么事情,第一件事就是心不散乱,先留给自己一个时间的缓冲。然后静下心来,反求诸己,去找自己心上的因。在最究竟的因上借一阴一阳之谓道,去化解所有能量结构关系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)
“人”“法”“心”合成的这个完备的整体告诉我们,养生即是养心,心物合一不可偏性,当我们二了,病态就开始了。故老子曰:“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”当我们不再二了,不再偏性了,自然无病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九)
“方寸不乱”意味着心不慌乱,“方寸容乾坤”表达了心无穷博大,“方寸”也叫“灵台”。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中的老神仙是美猴王要找的师父,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心。每位众生心内都住着一位师尊,都住着一位真正的佛,就看你能不能把他给找到并请出来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