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家的宗旨,及实现这一宗旨根本方法
真如 发布时间:2023-08-01 11:24:31

对于佛教来讲,最根本的、最核心的、最关键的一个概念,那肯定是佛。佛教最关键的概念就是佛。第二个最关键的概念,叫做般若,中国人把它叫做大--大智慧,般若就是大智慧。这个智慧的前边,给你放一个大字,免得这个智慧与世间的聪明混淆,聪明没有大聪明,佛教里的最最核心的概念,一个是佛,另一个是般若。既然是最最核心的概念是佛,那么佛教的宗旨就是佛,佛教的宗旨就是回归这个佛,目标就是回归这个佛。回归这个佛的最根本的工具,最根本的凭借是什么?是般若。 就等于告诉我们大家,凭着般若,凭着大智慧,融入这个、回归这个自性真佛,回归这个觉性妙体。


那么这个佛又是谁呢?他又住在何处呢?如果说这个佛是某某人,他住在某某处,我们就到某某处,某个地方去找这一个人,如果是他是某某人住在某一个地方,我们就去到某某地方去找这一个人,他是对象化的某某人吗?他是他吗?这个佛是他吗?如果是他,我们就去找他,如果他在别处,我们就离开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,去到别处去找他。


这个佛,佛教里面讲的这个佛,究竟是谁?这个问题搞不清楚,你所有的下功夫,都是方向性的错误,方向错了你怎么能达到目的呢?!让你去南京,你把方向搞错了又往北走,你怎么能走得到呢?走不到。我们为了不把这个方向性搞错,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佛是谁。


佛教里告诉你的:佛者,觉也。佛者,就是这个觉也。你看看,你目前的这万相,觉察这万相的是谁呀?朗现万象的这个是谁呀?佛者,就是这个觉也。你听听你耳畔的这些音声,“啪 啪  啪 啪啪”,佛者,觉也,觉察到这个音声的,是谁呀?他会随着这音声的消失而消失吗?如果这个觉者,随着前边的音声已经消失了,那么即今我说话,你就应该听不到了才对呀。我不说话时能听到安静,觉察到安静,我说话时,你又觉察到声音。佛者,觉也,这个觉者是谁呀?他有生灭吗?这个觉性妙体上他还有挂碍吗?


佛者,觉也。《圆觉经》上就把它叫做圆觉,东边有声音你能觉察到,西边有声音你能都能觉察到。我们这个觉性是觉照十方的,这个觉者就是佛,《楞严经》上把这个觉者,这个显现万相的觉者,叫做妙明真心。七处征心,八还辨见,都是要让你见这个佛,见这个觉者,见这个妙明真心,见这个圆觉净性,见这个本尊,见这个本佛,见这个本觉。


佛原来是我们自己。借助于佛教文化,达成佛教的目的,就是回过头来,发现自己,发现这个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的本真的自己,融入这个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的这个本真的自己。再看看我们,所谓的学佛,是走的这个路子吗?一说到佛,你就想到2500年之前去了,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。看到佛经上说“如是我闻”,你马上想到佛在那说法,那个佛2500多年之前的那个佛就在那里,与很多很多人说法,阿难就在那里。如是我闻,你认为佛经都是阿难尊者,一字不漏地凭着耳朵,凭着记忆,而记录下来的,这是你的妄想。这个如是,本来如是,原本如是,那是一个原本的真实。原本的真实,即使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动他一点点,即使阿弥陀佛、历代圣贤、历代祖师都不能动它分毫,那是一个原本的真实。谁发现了这个原本的真实,谁融入了这个原本的真实,谁就是佛,谁就是祖。再看看我们,所谓的学佛是走的这个路子吗?一说释迦佛就想到2500多年前去了,一说在什么地方说什么法,你都跟着这个文字打妄想,还是打着2500多年之前的某个地方某些人的妄想。一说到阿弥陀佛,你肯定不想东边太阳升的地方;一说到药师佛,你肯定不会想到西边太阳落的地方。这里边这其中,你见到这一句句的文字,经典文字,听到别人一句句的说法,你不都在打妄想吗?甚至随着自己的妄想而再妄想。你不回头自见,你不依着诸佛祖师的开示,你回头自见,你如此而行,怎么叫佛法呢?叫附佛外道,挂着佛家这个招牌,向外求法,着生灭相,执着于那些生灭相,唯心所生的生灭相,不是外道吗?是外道。


既然大家懂得了这个道理,就需要回过头来,行到达彼岸之行,越过自己的烦恼河,解脱自己的幻根幻尘的纠结缠缚,度脱自己的自性众生,回到自己的华严净土。借着方便法门,或者是西方净土,或者是东方净土,或者是密宗,或者参禅,无论你借哪一个法门,都是要回到自己的原本的那个华严净土。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,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的那个,具足无上庄严的自己,都是一个华严净土,华严净土是我身,我身即是华严净土,身土不二!我们的行持,是朝着这个方向用功的吗?90%的人,都是依文解义,都是附佛外道。


那么我们凭着什么才能到达这个原本的净土,才能回归这个原本的佛陀,也叫做本真的自己。我们凭着什么呢?不是凭着你念一个什么秘密的咒,这个咒能消业,消完业以后我就能成就了;那个咒是治病的,我治完病以后再修行;那个咒是发财的,我发完财以后有了福报再修行;那个咒是开智慧的,我开了智慧再修行,都是错误。因为你有各种习气、各种爱好,给你各种方便法门,顺着你的爱好,顺着你的执着,随顺众生而教化,你觉得你业障重是吧,我给你消业障的咒,给你个消业障的法,你好好修就能消业障。我问:这个消业障的就不是开智慧的吗?还是先消了业障,再开智慧?岂不知,业障消得一分,智慧开得一分,把你的业障都消掉了,没挂碍了,不执着了,心里面很通达,你不是很智慧了嘛?你怎么能够把消业障与开智慧看着是两个呢?有的说:哎呀,这个咒是治病的呀,治好了病以后我好好修行,用这个咒先治好我的病。治什么病?佛是大医王,医你的烦恼病,人有八万四千烦恼,就有八万四千种病,八万四千烦恼就是八万四千种病,治这个病。你烦恼少的一分不就又开一分智慧吗?烦恼少的十分,不就开的十分智慧吗?把你的烦恼忽然之间根尘脱落,都脱掉了 化开了,原来他捆着你,现在哗——都脱开了,你不开智慧了吗?你怎么能够又把这个所谓的治病有先后呢?所以治病的法就是开智慧的法,消业障的法就是开智慧的法。


有些人说:哎呀,我很穷,我没有福报,等着我有了钱的时候,有了福报的时候, 我再来修行。先修福报,先修个发财的——财神法,有了财之后,我再来修行。你如果追求世间的这个财,以世间的这个物质财富当做财,那么这都是你的业障,这不是你的福报。当你发现钱越多事越多,事越多烦恼越多,当你具足了很多钱的时候,命都不保的时候,黑道白道都给你捆在一块,你发现你钱多了的时候,事情也多了,烦恼也多了,黑道白道的这个相互联系,相互勾连,相互勾兑,都捆绑在一起了,你发现还没有穷的时候有福报。什么是福报?你把福报当成了世间的财富,又错了。心宽为福,清净为慧,你心宽吗?所以修行成佛的人,他把佛都放下了,回归他本然的样子。他把佛都放下了,什么没放下?当一个人把所有的东西,通过回归自性的办法,都放下了的时候,那么这个人就担起了一个世界,担起了十方世界。十方世界就是这一个世界,这一个世界就是十方世界。所谓无量世界恒沙诸佛,那都是这一尊法身真佛的化现。那都是你的这一尊法身真佛的化现。那都是你的这一方,方寸的方,这一方常寂光净土化现出的华严世界。所以要达成返本还源、立地成佛的目的,要靠智慧。立地成佛,不是到虚空当中去成佛。要虚空当中成佛,那鸟会飞,它飞的时候那是不是成佛了吗?立地成佛其实是立在你的心地上而成佛。你不要瞎想,立在妄想上,立在你妄想的那个佛上,立在你妄想的那个极乐净土上,怎么能成佛呢?那捕风捉影,那极乐净土还不是你想的?你要发现那个原本的真实才可以。你想的那个东西,那不就是你的一个念头吗?那不就是你的个心境吗?你想的那个胖胖的佛,你很敬仰的那个佛,你想起他来就会流泪的那个佛,那还不是你想的?世上哪有这样的人呢?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顿饭,哪还会这么胖啊?所以我们要靠我们的智慧,才能达成这个目的。


这个智慧又是什么呢?不是世间的聪明,不是哲学家的理性,是你的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的这个诚实的心。没有开悟之前就是凭这个。你如果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,你看一看你都知道。你比如说佛经一开头,如是我闻就是阿难尊者亲自听佛说,一时,就是某个时候,印度人不善于记具体的时间,这都是你瞎想。你一点点智慧没有。佛与多少多少人共聚一堂。 多少人?东方菩萨有多少多少?恒河沙数,西方的这个菩萨呀也来听法。哎呀,有多少多少恒河沙数的菩萨,不但有菩萨,还有什么鬼神护法无量无边无际,你认为就这样。看到经书这样,你就想象是这样,你一点点疑情都没有,这怎么叫智慧呢?聪明都不是。佛教里讲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。你想想那个时候也没有麦克风,不要说多少恒河沙数的听众了,1000人的道场,你讲话别人能听得到吗?你不看看你自己的当下,也具足无量无边的众生,你这当下的无量无边的众生,当你明心见性的那一刻,那无量无边的众生,都会变成你的净土世界里的、心灵世界里的无量无边的菩萨。他护你的法,无量无边的护法。


没悟之前,不是你会思想,人家想不到的你都能想得到,叫做智慧。不是这个,这个不是智慧。智慧,知道就知道,不知道就不知道。不知道。我心里面,哪一个人不求知道呢?这个阿难如是我闻,是阿难如是我闻吗?这个如是我闻是啥意思?这世界上有没有过耳不忘的人呢?有没有?甚至你还会妄想:这是释迦佛呀,他来的时候专门带来的一个录音机,是你想的还是释迦佛告诉你的?瞎想!根本就没智慧。哎,到底怎么回事?如是我闻,怎么才是如是?我闻,哎 ,这个我是谁呀?这个闻的是谁呀?大概“如是”就是不颠倒?一切都如是了。对对对对对对,哎,不颠倒了,我如是吗?哦 ,众生都在颠倒,颠倒了,咱把他再颠倒过来。哪是本呐?哪是末呀?以末为本,那就是颠倒。我要找到这个本。我以本有为本,以末为末,这样就不颠倒了,这样就如是了。你如是了吗?这个闻的是谁呀?这个我是谁呀?会吗?呦,我不会。这个我是谁呀?这个闻的我是谁呀?“啪 ,啪,咳”,哎,这个闻的是谁?你如果针对这个谁字,这观音的是谁?这个闻声的是谁?谁呀?你针对着自己,针对着这个闻声的人,针对着这个观音的人,你如果有疑情,有个问号——哎, 这是谁呀?你带着这个问号,去修六印一咒,是心中心,也是净土,也是禅。你如果带着这一问,带着这个智慧,持名念佛,那么你的持名念佛,就是净土,就是心中心,核心的核心就是禅,以心印心的禅,就是佛法,就不是附佛外道。


什么才叫如是?哪个才是我?那闻声的这个是谁?这个观音的是谁?你没问号吗?你不困惑吗?免不了你去打妄想。打了妄想,你为什么要敲回车键呢?你为什么要认可呢?真是这样吗?你要问多了,你要是问的话,每一句佛经都能用问号.因为你不懂。一句开示之下,你能生出这个不知为不知,那就是你的智。借着这个智,这个寻根究源的智,你就能到达彼岸,你就能返本还源,你就能见性成佛。你不借这个智,你借的是妄想,你借的是妄行,当你建立在妄想的基础上,而瞎用功夫的时候,你的行就是妄行。哪怕是你在那打坐,一天24个小时,那也是妄行。24 小时里面的那些一个一个的境界、一个一个的念头,都是你的妄想。哪怕你修的最高的禅定,那种禅定的境界,没有了觉受,像是活死人一样,你那个没有觉受的境界,依然还是个妄想,那就是妄行。所以我们的用功,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,不要建立在妄想的基础上。妄想是聪明。智慧是寻根求源之行。所以佛法叫做般若波罗蜜,而不是功夫波罗,也不是更不是妄想波罗蜜。


好吧,大家把这个佛教里的最核心的概念——佛,不要错了,要搞清楚。把这个智慧,千万不要当做聪明,要把它搞清楚。有了这个宗旨,以及返本还源的这种求真的智慧,你修什么法都是佛法。不然的话,修什么法都不是佛法。


好吧,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些。


作者:苏树华老师,受元音老人传法嘱咐,借助于方便法门,引导学人直下见性。20220902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daXxL1b41QkUNM48OxOYKg

0 0

点评列表

文章列表
《老子养生秘诀》逐字问道 全(一到五十六)
老子在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老君台留下了五十六个符号组合,后人把它称之为《养生秘字诀》。
经典大树发布于:2024-08-0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六)
由“人”“七”“天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就是告诉我们不忘初心,合一于本来面目。在不思不议的每个当下,把自己完全地交给自己。这样才能走进《易经》里的复卦,真正的启动身体的自复功能,才能请出我们身体里的师尊,才能请出药师佛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五)
王阳明说:“饥来吃饭倦来眠,只此修行玄更玄。”修身养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顺其自然,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就是修行。当你真正不用意识去干扰身体的时候,就叫顺其自然。无论修行或养生都不是让我们跟自然对着干,自然没有给你冬眠的功能,你就不要乱下指令,试图让肠胃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。你非得去有为的去干扰身体,身体一定会报复你,最终让你心想事成,也叫自作自受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四)
在五行框架中,阳数之极为九,阴数之极为六。五行之术数,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,皆是小衍之数。一、三、五、为阳数,为“天数”又称“天衍之数”,其和为九,故九为阳极之数。二、四为阴数,为“地数”又称“地衍之数”,其和为六,故六为阴之极数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30
《西山群仙会真记》全集
卷一为《识道》、《识法》、《识人》、《识时》、《识物》。 卷二为《养生》、《养形》、《养气》、《养心》、《养寿》。 卷三为《补内》、《补气》、《补精》、《补益》、《补损》。 卷四为《真水火》、《真龙虎》、《真丹药》、《真铅汞》、《真阴阳》。 卷五为《炼法入道》、《炼形化气》、《炼气成神》、《炼神合道》、《炼道入圣》。
道元发布于:2024-03-26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三)
“亻”在左,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在地成形,为物,为阴。《灵枢·玉版》曰:“且夫人者,天地之镇也。”《礼记·礼运》中云:“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。”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3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二)
真正养自己的东西就是德,我们当然要培德。孔子曰:“德之不修,是吾忧也。”德指的是能量值,培德就是提升意识境界,把心无限地博大,是心横向的繁华似锦与纵向的无限延伸。人生最真诚的供养,不仅仅是香灯和鲜花,而是一颗清净无染,无限博大的心。即是“氵”“天”“井”合成的这个完备整体的内涵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22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一)
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养生也好,修行也好,皆要不急不躁,“殷重作意者,谓不慢缓加行方便”。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,好的人生,从不着急。 无论遇到或发生了什么事情,第一件事就是心不散乱,先留给自己一个时间的缓冲。然后静下心来,反求诸己,去找自己心上的因。在最究竟的因上借一阴一阳之谓道,去化解所有能量结构关系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十)
“人”“法”“心”合成的这个完备的整体告诉我们,养生即是养心,心物合一不可偏性,当我们二了,病态就开始了。故老子曰:“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”当我们不再二了,不再偏性了,自然无病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
《老子养生秘字诀》逐字问道(九)
“方寸不乱”意味着心不慌乱,“方寸容乾坤”表达了心无穷博大,“方寸”也叫“灵台”。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中的老神仙是美猴王要找的师父,其实就是孙悟空的心。每位众生心内都住着一位师尊,都住着一位真正的佛,就看你能不能把他给找到并请出来。
践行至简心法发布于:2024-03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