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源自:原创 南怀瑾先生著述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2020-10-12 00:00
前言:本文是南怀瑾老师讲安那般那呼吸法门修法系列文章。按照南师传授的安那般那的修持方法做工夫,进一步会到达“胎息”的境界,恢复胎儿在娘胎里报身气的生命状态。南师反复告诫,切勿把小腹部丹田的呼吸,当成“胎息”,这是严重的误区,搞错了肚子越修越大。(由本平台独家摘编汇总)****
正文:
胎儿是靠跟母亲相连的脐带呼吸,生下来“哇”一声,嘴巴张开才开始后天鼻子的呼吸。道家说打坐要达到胎息,打坐入定的人会恢复胎息。但是,胎息并不是肚子呼吸。有些修道家法门的人专门炼胎息,把肚子鼓气,那就不对了。老子所讲真的胎息是“绵绵若存”,永远像胎儿一样,有一个若存若亡,柔和、微弱的气。
以道家修道的方法而言,“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”,“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”,甚至于到了呼吸停止的胎息了。在佛家来说,这个情形是到达三禅与四禅的境界;道家则是到达了“深根固柢”,也叫做“胎息”。胎儿在母胎中不是用鼻子呼吸,是用肚脐呼吸的,也叫做“内息”,就是内呼吸。修持的人做内呼吸时,鼻孔及皮肤的呼吸就会渐渐停止。
佛家天台宗修数息观,数了几千次,一直在数。我问他们是在学会计,还是学统计,还是在做生意?数息只是第一步,将外驰的心念收回来,不打妄想,归于宁静的一个方法。待宁静后,就不需再数下去了,如果再数下去,又变成繁忙了。一数二随,心息相依,心念跟着呼吸为随,再慢慢进入第三步,呼吸心念静止,就到达止的境界。此时,鼻孔的呼吸可以暂停,而停的时间长短,又因工夫的深浅而不同。假如鼻息能停止到一个小时以上,大概掉到水里淹不死了,遇到烈火也不大容易烧过来,因为这时身体的气与光放射出去,可以到达手臂伸出去的长度范围,而挡住了火的力量。这是一种合乎科学原理的现象,不是什么神秘的事。
《老子他说》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
凡是念头真专一的时候,不要说念空,气都好像没有了,一定之后到达了气住,但还没有到达真正的脉停。念头真专一,气就停住了。还要注意哦!千万不要讲错了,很多道家、外道修法,都以为丹田起呼吸叫做胎息,那是很错误的哦!丹田的内呼吸是好事,不要认为就是胎息,真正的胎息就是庄子所说的“真人之息以踵”。那时鼻子的气停了,感觉全身毛孔都在吸气,乃至到脚底心。全身都在呼吸,那才算是胎息。但是很多人鼻子的呼吸感觉不出来,把小腹丹田里的呼吸,当成是胎息,这是一般道家自欺欺人之谈,都搞错了,那只能讲是内呼吸。
《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》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
由粗浮的呼吸,透过静坐、修定,变得呼吸轻微,乃至变成很长的呼吸。所谓长呼吸是呼吸缓慢。工夫到了某个境界,很久才呼吸一下,一呼一吸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长,也就是说,呼与吸中间的距离拉长了,这才是真正的“长呼吸”。一般做工夫的人看到古书上的“长呼吸”,完了!拼命做很长的呼吸,这样反而把妄念的力量增强了。因此越坐妄念越大,越不能定,此乃理不明。所以学佛修道不论做任何功夫,明理是非常地重要,它有它的学理。如此,一呼一吸间的距离慢慢拉长,甚至到达好像没有呼吸,是谓“胎息”。一般人做工夫又搞错了,以为胎息是用小腹呼吸,搞了半天肚子越来越大了。
所谓“胎息”是呼吸几乎停止,气自然充满全身,到达足尖,甚至无形地从每个毛孔进出。有许多人做工夫说自己已经得到胎息,不用鼻子呼吸,在肚脐呼吸,我说很好,将来卖肉一定多两个钱,因为肚子长出大堆赘肉。那不是真的胎息,不要搞错了!当然,慢慢没有呼吸以外,还有很多其他现象,血脉流动缓慢,甚至似流不流,心脏很慢才动一下,好像患了心脏病快要死了,其实不是。那么,学佛打坐真做工夫,这些现象都会出现。就是说,这股业力有非常大的转动力量,慢慢反转来走慢了,这就是自然与生命的一种秘密。
《南老师讲宗镜录》------------
“赖真意以追摄之”,这就是方法了。真意不是气!这要参考佛家的天台宗,根据佛的分类,我们这个气,在高山清净地方,自己会听到呼吸响,这叫做风,不叫气。慢慢宁静下来,这个风静下来,很轻微了,那个叫气,这要在很静的地方。不过你们真会打坐,工夫好了,虽在吵闹的地方,耳朵也会听到自己,那么你的静的工夫就差不多了。风静下来变成气,气再轻微一些时,呼吸往来都听不见,道家叫胎息,是肚脐在动,同婴儿一样的在动,鼻子里头像没有气了,很久才动一下。所以道家叫做胎息,胎儿在娘胎里头不是鼻子的呼吸,是里头在一开一合,这个时候才晓得有个丹田。
有个医生朋友问我:“这个丹田,我们对自己文化虽然崇拜,但实在信不过,这个解剖出来没有啊!”我说当然没有。他说那怎么讲?我说你们学的不叫生理学,是死理学,拿那个死人来解剖的。我们中国老祖宗是拿活人来解剖的,讲起来很残忍。在活人的身体上开刀,一拉开那个力量大得很,会夹住刀子的,因为那个肌肉的收缩力量太大了。活的生命当然有丹田,尤其在真息的时候,那个胎息的力量才大呢,在古书叫做“阖辟之机”。“阖”就是合拢来,“辟”就是翻开,这个就叫丹田。现在我把秘诀都给你们讲了,我认为道是天地之公道。
我知道的都告诉你,但是有时候不讲,因为你不到这个程度,给你讲了也不懂。这个里头有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,你没有工夫也没有打开气脉,所以不懂,你打开了就懂。其实那里除了有根骨头外,真有个丹田吗?可是工夫到了那里,才晓得呼吸不在鼻子,而是丹田这里在呼吸,那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像是充电一样的。但是你不要假想,如果假想就变成神经病了,要工夫做到才行。
所以他说我们身体上的还丹,坎离交媾靠什么呢?要“赖真意以追摄之”,所以叫阴阳交媾,婴儿、姹女两个结合,神与气合,就是佛家讲的心与息两个合,密宗就是心风合一,天台宗讲心息相依。道家讲的神气两者结合,全靠真意摄之,就是刚才我给你们讲的,都透露过了,可是你们不懂。真正的还丹是要修到气住脉停,这个时候才可以说还丹。修禅宗的这个时候可以说妄念不起了,暂时无念了。*****
要注意啊!修炼这个身体叫命功。我们的身体又是什么?不是肉不是骨,都不是。在佛学来讲,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。骨头坚固的叫地,口水、血液这些液体的属于水,身体有热能叫火,有呼吸往来是风。但这都还不是命的作用,真正的命同风有关系,道家、佛家共同一个名称叫“息”。我们学佛的,有人学天台宗打坐,修数息观,但一般人修数息观都在数鼻子呼吸的数字,根本不懂息的意义。鼻子的呼吸是属于风大,真正的息差不多连呼吸都没有,那个才叫做息。息是生命的根本。这个息,另外换一个名称,也可以叫“炁”,但不是呼吸的气,也不是空间的风。
所以真正的命是“炁”,不来身体就完了!这就是命功啊!这个呼吸一进一出,一阴一阳,是生灭现象。道家所谓恢复胎息,就是去掉后天鼻子的呼吸,恢复到胎儿在娘胎里头那个境界,那是接近命功了。性功跟命功的配合,就在这地方。
“命者,先天一点祖炁”,“祖炁”是父母生下就带来的,所以胎儿在娘胎里也在呼吸,不是靠鼻子是靠脐带,一切都通过母亲的呼吸,也是通过脐带活着。一出娘胎,脐带剪断了以后,就开始靠鼻子呼吸了。这个脐带也是上闭下闭的道理。“先天一点祖炁妙有之用也”,这一点就是佛家讲真空妙有。所以密宗、道家,真讲修气并不是修呼吸之气!也不是精虫卵脏的精!就是这“先天一点祖炁”,那个生命的功能。这一点电能的充沛,“潜天潜地变现无方”,无所不在,也无所在,在身体内部你找不到。“若向一色边,沉空守寂”,色就是指身体,你如果在身体上找,守什么上窍、中窍、下窍,“便堕在毒海”,你就中毒上当了!身体任何部分都没有它。
“盖命属有作,不落顽空”,你如果只想空,以为是道,不晓得修命功,身体上的变化也不懂,那你白修一辈子!佛家道家叫这个为“顽空”,你修了没有用,跌落顽空。“一息不运即死”,这个息不是气,这个元炁一下不转动,就停摆了。所以慢慢你们坐得好了,自然会恢复胎儿那个呼吸。所谓密宗的气功,什么九节佛风、宝瓶气,都是勉强的方法。不用勉强的方法你打不通气脉。打通了以后,最后恢复到胎息,鼻子呼吸停止了,恢复到胎息,像胎儿的呼吸一样,下丹田自然呼吸啦!到这个时候,女性恢复到十几岁以前的身体,男女一样,没有差别。*****
修命是基础,真正气住才是命根啊!今天有个朋友跟我讲,他已经修到胎息了,已经得到真息。我告诉这位道友,你不要瞎扯!什么叫胎息,你连影子都没有摸到。修到胎息真息就气住脉停了,真到了气住脉停就忘身啦。庄子说“坐忘”,就是没有“我”的感觉,没有这个身体感受了,可以与虚空合一。所以说“青天莫起浮云障”,这还是第一步。
再进一步,假设我修到了也不会跟你讲,讲了也没有用,因为你第一步都没有到,讲了以后会害了你,增加你脑中很多幻想,哎呀!我快到了、快到了!你那是到了精神分裂了!这个东西是科学的,一步一步的工夫,到了这个时候内气充沛充实了,气住脉停了。
《我说参同契》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
经过静坐的高度修炼以后,呼吸之气,到达轻微而几乎止息的状态,那时呼吸器官的阖辟作用,等于停废。(但有关身体其他部分的呼吸,并未完全停止。)小腹部分以及下丹田之间,不靠呼吸器官的往返作用,自然而然发生一种翕辟的现象,这便是“息”。后来道家的丹道家们又称它为“胎息”。
倘使真正由于精力充沛,身心寂静的效果而气定神闲,达到“炼精化气”的境界,必有的第一步现象,便是全身柔软而犹如乏力一样,再进一层,自己便会感觉到“柔如无骨”,浑身气机在毫无觉受的状态中普遍地充满。孟子所谓的:“粹面盎背而畅于四肢。”老子所谓的:“专气致柔能婴儿乎!”的情形,便自然地体验到了。这个时候的境界,真可忘去身心的感受,好像天地人我,都入于浑茫一片的状态。“丹经”道书所谓的“浑沌”,以及庄子所说的:“堕肢体,黜聪明”的实际情况,都可体验得知确为真实,并非假设空洞的理想。如此再静定下去,起初感觉鼻孔的呼吸减弱到了微之又微的程度,而后肺部的呼吸近于停止,小腹内在的“丹田”开始有了翕辟(收缩放松如呼吸)的作用。道家所谓的“胎息”或“内呼吸”,便是这种境象。
再次而等到内脏各部分的气机都充实以后,循食道喉管而上达舌尖的一系自律神经,自然的松畅舒适,“丹田”的内呼吸也随之由微弱而渐至于停止的情形。这时久已沉没在腹部的“青春腺”又恢复了活动的作用,犹如童年时期无欲无情的牵连,便自能发生无比快感的“内触妙乐”。生殖器官随睾丸收缩的气机,上循“任脉”而使舌尖自然上翘,封抵了小舌头部分,自然地停止了呼吸。这才算是“炼精化气”初步的真正境象。
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(东方出版社)------------
胎儿在胎里就是靠脐带这里呼吸,道家叫胎息。脐带一剪断,报气没有了,开始了后天的安那般那。所以婴儿一开口啊……叫“安那”,先出气;啊……一瞬间,外面的空气从鼻子进来了,所以先“安那”出气,后“般那”,外面空气吸进来了,才开始后天鼻子呼吸,这个叫长养气,原来那个叫报气,这样交代清楚了吧!(有经典说法不同)婴儿开始后天的安那般那时,报身气还存在有作用,要到什么时候报身气才停了呢?差不多七个月到一年,所以婴儿周岁很重要。你看,婴儿躺在那里,鼻子这里有微微的呼吸,他肚脐眼这里也在动。真做工夫,修禅定,修到鼻子呼吸停止,肚脐这里的内部呼吸起来,这个道家叫“胎息”。
从报身气到长养气变化的同时,婴儿的第六意识——思想、分别心,慢慢成长了,报身气就减少。所以思想执着越大,后天的感受,觉受越厉害,直到报身气完全停止,就交给长养气了。有关心物两方面,思想越多,生命本来的功能损失越多,要禅定才可以修回去。所以一定要修“息”,到达了以后回转来,念头完全清净了,恢复原来报身气,才慢慢有一点进入禅定的可能了。
《南怀瑾与彼得·圣吉》(东方出版社)
------------
肚脐密宗叫脐轮,道家叫丹田。实际上这一部份与肾上腺的荷尔蒙有关系的,一直通到睾丸这一部份,女性到子宫这里。所以婴儿的呼吸是在丹田呼吸,这个在道家叫做胎息。胎儿在娘胎里头没有用鼻子呼吸啊!靠脐带跟丹田呼吸。胎儿的营养也是靠脐带输进来。注意!丹田的呼吸,内呼吸还不是根本。
其实我们全身的毛孔细胞都在呼吸,但是我们最容易感觉是鼻子,自己身上毛孔的呼吸不知道。如果把你埋到土里去,只要埋到心窝子这里,你就晓得毛孔呼吸的厉害。埋到心窝子以上,毛孔不能呼吸了,你就没命了。所以修到了不用注意鼻子的呼吸,你全身内外都在呼吸,全息就来了,不需要再靠呼吸的充满。能感觉与气合为一,变成一个了,就是自己本身在一进一出。这样一段时间以后,整个身体变成一个大气袋。不是在呼吸,是一开一阖,整个身体好像都在做出入息。这就是现在医学上所讲的“全息”。其实最健康的婴儿有这个现象,他熟睡时呼吸没有了,可是身体还在全息,在成长,生生不已。我们长大以后就没有这个功能了,除了修道有工夫以外。
你要在出入息的时候,观察一出一入,不出不入。所以气住脉停是息法次第生,那个是息的境界。所以基督教也懂这个,他们取一个名字叫安息。以道家来讲,气充满了,不呼吸了。密宗叫做宝瓶气。印度瑜珈拼命修宝瓶气,忍住呼吸,那是假的。真到了气住,工夫得定了,气自然停止了。这个就是宝瓶,空的,身体变成一个空瓶子一样。这个瓶子里面有没有气?没有气了,充满了息。生生不已的功能来了,这是息法的次第生。
修出入息,你修到最高的境界,只要你这个肉体还在,四大还在,风大还有,如庄子所讲的“至人之息以踵,常人之息以喉”,息一直到达脚底。在这里又超过《庄子》所讲的境界。你修到出息的三昧境界,一口气出去,不进来了,可是你本身还是充实的。甚至到头顶的上方以至充满整个虚空,如孟子所讲的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,充塞于宇宙天地之间”,这是真工夫,不是理论。这个时候才是真到了出入息的三摩地,能够与你心意配合,随时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。
《南老师讲达摩多罗禅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