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与小肠相表里,为一对夫妻。心精每次的大消耗,小肠则吸收最好的营养无私供给心脏。
在六经中,小肠为太阳,小肠不足,则不能营养全身。如果小肠的吸收出问题,心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,因为小肠吸收的所有东西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。小肠在生命里的意义是中焦与下焦的过度。盘曲于腹腔内,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,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,全长四至六米,分为十二指肠、空肠和回肠三部分。
小肠,是中焦与下焦的过度,脾胃收纳食物,运化食物,小肠则负责把食物变成精华营养。要想把食物变成精华,要靠小肠太阳气化力量。气化后的精华上输于心,下藏于肾,生命才有动力。所以中医称“小肠,受盛之官”,生命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,消化为阳,吸收为阴。小肠作为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,对生命的影响可以是致命的。小肠的募穴是关元,募就是聚集、汇合,小肠之气要聚集在关元,而关元又是生命元气的出入之所,所以,小肠的功能与性命密切相关。
中医里说小肠是“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”。受盛之官就是挣了或收了很多的钱,但它自己不能花,必须上缴,这就叫“化物出焉”。受盛化物的意思就是,小肠的功能是接受进入的食物,负责分清泌浊,然后进行适当的加工以及初步的消化,食物则会变得更加精细,更加有利于身体的吸收。
热心肠,在中医里有很好的解释。热心肠,就是你的气血很足,能够供给你的心肠,这样它们就有足够的动力去工作。热心肠特质的人,往往精力旺盛,像打了鸡血一般,有用不完的力气,而且表情丰富,经常是粉面含春,满面笑容。但是抑郁症的患者,气血就不足了,也无法供给心肠,那么它们自然冷下来了,冷下来后就对身边的人,提不起精神,没有心思管别人。
心和小肠相表里,愁肠百结,导致心有千千结。它是一个递进的关系。当人不开心或者不高兴的时候,可能先是它外面一层防御的小肠代替它受一下过,心冷是肠先冷,肠道的温度降低了以后,然后到心寒。其实我们受到的很多的伤害,会把我们鼓舞出来的心阳气逐渐衰减,最后心变得拔凉拔凉的,寒了心了。寒了心的人,你再让他去付出爱,不大可能,他需要别人再爱他,把他暖和过来。
心在两胁之里,总关在门里的为实、为阴、为妻;小肠在腹部,门外干活,挣钱养家,为阳,为夫。这样我们就理解为什么男人总称呼自己的女人“小心肝”;而男人外出干活总是让女人“牵肠挂肚”。心守妻道,要坚守,要收藏;小肠守夫道,要刚健,要运化。
其他脏腑关系也是一样的,六腑不运化,则五脏无以藏精。犹如夫不工作,妻无以养家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六腑要病了,五脏就没了供养,就好比夫病了,妻就没有生活费了,家就难养;而五脏病了,精就败了,五脏所藏之神明也就涣散了,这就好比妻子一病,家就败了。妻若病,就好比五脏病了,藏精无力的话,六腑也无力运化,久之,人体代谢就亡了。
曲黎敏老师直接告诉我们:脏腑之道就是阴阳之道。我们为什么说“阴阳”而不是说“阳阴”呢?就是因为六腑“阳”的运化是在为五脏“阴”提供精华,但阴若败了,生命就彻底毁掉了。所以,从结果来看,阴比阳重要,也就是五脏比六腑重要。但从过程看,阳比阴重要,六腑的运化是保障五脏长存的要点。如果把脏腑比作卦象,阴在上(五脏),阳在下(六腑),如此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泰卦,阴气下行,阳气上升。阴为阳之补给,阳为阴之动力。二者交通,才是生命。
这就是五脏为体,六腑为用。五脏之体,全在于六腑之用。所以,就生命过程和健康而言,六腑的运化要比五脏重要的多,六腑能长空,则意味着六腑运化能力强,五脏也随之精足,人就身体好。
从五脏来看,就会明白人为什么一定要“藏”一定要会自私,一个女人学不会藏就是“败家”。五脏为阴,为实,一定要收纳精华以自足,然后整个家庭才有衣食。五脏若失去藏精、纳精功能,则虚,则全身虚。心虚则思维无序,肝虚则手抖不能摄,肺虚则皮毛失养,脾虚则肌肉萎痹,肾虚则不能造化,故五脏自私源于自保。而唯有五脏的自私才能保障六腑的不自私,五脏的自私是六腑无私的动力所在。五脏精足,才能保障六腑的运化。否则肺不足,大肠不动;肾精不足,膀胱无法气化;肝精不足,胆无法有雷霆化脂之怒;心精不足,小肠吸收能力失养,周身皆败。
从六腑看,就会明白人为什么不能自私。六腑自私则满,则滞,人就会生病。比如胃满则不思食,运化不利,人浑身无力;肠满人痛苦,污秽不去,下窍不通上窍必闭,久之头痛脸晦。所以说,人不可自私,身体自私,人则病;人人自私,社会就病。
所以把五脏六腑弄明白了,就是明人性。我们常说什么自私,贪婪,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造成的,我们真正的明白了《黄帝内经》在讲什么的时候,才会恍然大悟。其实,自私贪婪和无私宽容,都是从五脏六腑而来,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。它们阴阳合一,从来不离不弃,且缺一不可。
即然是本性,人的身体先不较劲了,思想也就不拧巴了。我们不同的五脏六腑的能量关系,决定了我们什么样的性格,这就是为什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因为本性由不得你来做主张,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无缘无故的发火,也不知道为什么遇到这个人或事的时候就怦然心动。不同五脏六腑建构出不同的人性,人性不同,性格自然各有不同,却又各自精彩。
由此,我们就会明白,自私和无私都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,都是我们要终其一生去完善的能量。人若不自私就不会贪图经典,也不会安心向道。故《道德经》说:“不以其无私邪,故能成其私”。不自私,五脏就没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;不无私,六腑就不能得化有为无之妙境,就会生病。
一个人的性格与境界是由我们的气血来决定的。就好比人的小气、拘谨,首先是身体气血的小气与拘谨。所以,别老问“人的性情能改变吗”,答案是:只要能改变气血,性情就能改变。这就是说修命是修性的基础,也是修性的必要条件,只要五行能量结构不平衡,就不可能有一个中正的提升,就是提升起来也是邪的,这就是性命双修的本质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诸病皆由心病起,心若安时百病消。”心为致病之本,邪气为标。这个“邪气”从哪来的呢?不在本经不位,跑到别处指手画脚的气即“邪气”。
为什么离开自己的位置变成了“邪气”了呢?因为有别的东西(寒邪)占了它的位置,如同鸠占鹊巢,鹊只好到处哀鸣。比如真阳之火本该藏在丹田,肾有寒,或肾的收摄力不够,而通火上越,真阳之火就由正气变成了邪气。所以一定要明白,所谓邪气也是正气的变现。就好像君子一样可以变为小人,小人也能变成君子一样。如阳明胃火也是被胃寒逼出来的,上行成了邪火的。心之少阴君火,得肾水温熏,本该下行,但因为肾有寒,而肾水不温,心火则无制约,也易上行于舌。因此一切上火相皆因正气不足,其所经之处皆发炎,溃烂。
邪气在中医里是生命运动之违逆,正气是生命运动之和顺。自然运动变化之和谐是自然之正气,自然运动变化之违和是自然之邪气。外邪是指自然之邪气,内邪是生命过程违逆导致的邪气。
治疗邪气的方法不是杀伐,不是灭火,而是引火归元,有肾寒破肾寒,有胃寒破胃寒,肾收藏力不够就增加肾的收藏力,把虚火,邪火引回本经本位,让浪子回头,神明归了位,变邪气为正气,才是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