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说:中央生湿,湿生土,土生甘,甘生脾。中央第一大特性就是湿,关于湿,作为五气之一,不分好坏。天地不湿,不足以运化;人体无湿,生命会出现运化过快的问题。
一切有生命的物体中都存在湿气。天地万物,只要有生命,都必须依靠湿气,湿气恰恰是化生万物的一个重要根源。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物体里没有了湿气,它的生命都将完全终止。所谓湿气,其实就是生命中的水分,花儿缺水而凋零,林木少水而干枯。无论是蔬菜或水果,水灵的都比较新鲜。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,最明显的是老年人的皮肤已经开始干缩,甚至身体开始一起紧缩的表现。而年轻人则比较水灵,一掐能掐出一股水来。
水汽氤氲,遍布全身,帮助我们能够周身营养分,鲜活的气息,灌注到全身各处,灌注到所有的细胞。所以,人的全身都需要遍布着这种由先天真阳所蒸腾而来的水蒸气,这也就是人体正常的湿气。这种湿气是维护人的生命根源的根本,是万物生命存在的根本。
胃的本性是阳明,也就是说胃的本性是特别热的,如果它不热,就无法腐熟食物。胃就像锅炉一样,锅炉烧得旺,脾才能把热气输送到千家万户。而这个热气就叫湿气,是经过汽化、运化和转化过的水。因此,在这个地球上,没有湿的地方就没有生命。
如果生命没有湿,代谢太快了,生命就走得快,早早就干掉了,枯萎了,就会出危险。湿,是让生命慢下来的一种状态。湿有点像生命的刹车片,它制约生命,让它慢点走向终点。
而过湿,也会让生命的阳气受损,好比烂泥扶不上墙,又会阻碍生命的运化成长。“湿生土”,是指无形的性质产生有形的功能。生命就这么慢慢沤着,才能出现“土”这个德行。
我们一顿饭吃进去,化出的精华,第一部分要先供给心、脑、肾这些最重要的器官。第二部分是支持脏腑运动,五脏六腑互相运动也是需要能量的。如果还有剩余,就储备在肌肤腠理之间,以备不时之需。如果你锻炼的话,这些就化成肌肉。如果你不锻炼,久而久之存在这儿的东西又多,又不用,久存而不化,就成湿气,湿久则成脂肪。
营养物质吃多了,有阳气运化就成“精”;精多了,阴气不足则不能“藏”;阳气不足,不能及时运化就成“湿”,如沼泽,无太阳照射升腾,则久而凝聚而成“痰”。
运动是生阳气的,在运动时肌肉进行了大幅度收缩,加速了体内代谢。运动出汗是可以去除体内湿气的。人体有三种排出废物的方式,分别是通过出汗,大便和小便。
阳气虚,则气化无力,湿气越重,就越难化。因为需要更多的阳气来化它,久之,再遇寒邪,则凝聚成“痰湿”。痰湿比湿气更重,如果这个人思虑再重,脾不运化,就容易长脂肪瘤。
痰湿若侵犯心包,就叫“痰蒙心包”,人就迟钝,或者失智,所以阿尔茨海默症也与此有关。因此,生命的意义一面在于运动,每天要有适量的运动;生命意义的另一面在于归根入静,少私寡欲,见素抱朴。在这个动静阴阳不离不弃的合一里,可以连接生命所有通道,让脾充分运化,才可以阻止“湿”和“痰”的形成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水湿在生命中的表现是上焦如雾,中焦如沤,下焦如渎。上焦的湿,不叫湿,叫雾,叫“上焦如雾”,雾是一种气化状态。上焦阳气最足,是气化状态,一般不会凝结,气化不足,则成痰涎。如果这个状态从雾变成了水湿,人一定会出现咳嗽、痰喘,以及及心悸。咳嗽就是要把湿给弹出去。别一见咳嗽就急着上消炎药,先让自己咳嗽三天,辩证准确了再上中药,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,跟上药太快及误治有关。生病,其实是人体的警报器响了,急于拉灭警报器,就是让生命放弃觉知。
上焦运化最快,这个和情绪是相关联的。人高兴了,时间就过得快,快事物就不会凝结;痛苦,时间就过得慢,慢,就容易聚焦。好东西聚集还可以,坏东西聚集就伤人。人最大的明白就是只跟喜欢、高兴的人在一起,无须忍,无须怨,经脉通畅欢快。如果和谁待在一起不舒服,一定马上离开。没有谁能唤醒谁,装睡的人谁也唤不醒。老祖宗的智慧就在那放着呢,谁想要谁去拿。不同频各走各的路,人生短暂,没时间耽搁。跟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,有些是共养,有些是群耗。有些人是营养和丰富你生命的,有些人是来消耗你的。人太需要离相了,尤其是负能量结构的干涉与叠加。不如先静下来,觉察自己内在什么执念投影出了这些个相来,从最根本的因上去化解,化解的当下,这些相将淡出你的生命。斩草不除根,万事不究因,这些相会反复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,来的频率越来越频繁。
上焦如雾,上焦一旦运化慢了,就储水,心肺浸在水液中,心脏就突突,叫心悸,又叫风水心。心跳加速,就是想把水赶跑,可又没劲儿,就心慌。《伤寒论》里的“苓桂术甘汤”非常有效,这方子就茯苓、桂枝、白术、甘草四味药。
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,气血凝滞,出现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风湿骨病、颈椎病等。
中焦如沤,就是中焦像湿地,或沼泽,是水液在生命中的另一种状态,中焦要腐熟食物,要运化万物,非沼泽态则无法进行这一切。沤就是运化、发酵,所以,如沤的沼泽态就是中焦的本来面目。
同性相吸,中焦很容易招湿邪,过湿,则增加脾的运化,多思又而伤脾,因此中焦湿邪最难化。本来脾土生肺金,可此时脾土为湿土,上逆,与肺金相顶则为咳,就是《黄帝内经》里说的“秋伤于湿,上逆而咳”,此时的“咳”,属于自救,治疗就当祛中焦之湿,“以土生金”的方法来救肺,也就是说,要想让肺好,就得让脾土好,只有脾胃才能生肺金。
土若不能生金,则发为痿厥。咳不可怕,发为痿厥才可怕。因为湿气不除,则留滞在关节,侵伤筋膜,进而出现痿厥症。痿,是肌肉无力症,脾主肌肉,所以,又是脾病。厥,指四肢冰凉,萎和厥是不一样的,痿是精少,属阴虚;厥,是身体的动能不足,气血打不到末梢,属阳虚。四肢冰冷叫四肢厥逆症,又叫四逆症。《伤寒论》里的通脉汤、四逆汤等治疗这些病非常有良效。
中焦不通,就会造成腰肌劳损、腰部酸痛、椎间盘突出、女性产后风、老寒腰及老胃肠、便秘等症状。
下焦如渎,指下焦排泄水谷之糟粕废物的功能。“渎”,小沟渠。下焦是灌渗水液、泌别清浊、排泻二便的场所,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,像沟道排水一样。
居于下焦的肾与膀胱,起到对水液的代谢作用。“渎”,指田间水道,既排水,也输送肥料,借以比喻下焦既有排水,又有气化行水的功能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故水谷者,常并居于胃中,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,而成下焦,渗而俱下,济泌别汁,循下焦而渗于膀胱焉。”即是对下焦功能及气化过程的概括。
下焦不通,肝肾功能受阻,就会造成男性肾虚、前列腺疾病,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。
人体就是一种水液的存在,如何治水,不仅于国家是个问题,于肉身也是个问题。上焦的水怎么治?增强气化。中焦的水怎么治?保持运化。下焦的水怎么治?防堵防漏。上焦有火、下焦有寒的主要问题,是中焦堵住了。打通了中焦,上下焦就贯通起来了,气血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。其三者的联系是:中焦是上焦的根,下焦是中焦的根。中焦运化水谷精微给上焦,上焦快速运化的精华又输给下焦。如此,便是人体之气机。其中“中焦”便是要害,是体气血的来源所在。
上善若水,生命亦如水。一切治水的办法在于疏通。修行也是如此,不给自己设置任何障碍,不执不取,无所住而念头通达,物来则应,过去不留,心体无滞,道即通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