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道德经》里有句话说: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不同的意识会对这句话作出不同的诠释,且各不相同,又各自精彩。那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?
正这个字大家都明白,叫做止于一为正。止,不是静止于一个位置,不是止于一个空间状态,是心归一处的止。
复,指的是转过去或转回来的意思。作动词用,有返回;回还的意思。如《与陈伯之书》中说:“夫迷途知返,往哲是与,不远而复,先典攸高。”也有恢复;还原的意思。如《师说》:“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”
奇,在古代都是“大”的意思。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唯圣人从之,故身无奇病,万物不失,生气不竭。”而这个“大”在《道德经》里指的就是道。《道德经》里说:“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”这个大就是刘丰老师描述的N维空间N趋于无穷大。
在现在物理学里,奇就是一个奇点,奇点是大爆炸宇宙论所追溯的宇宙演化的起点 ,或者黑洞中心的点。奇点的密度无限大,奇点处的时空曲率无限大。
这个奇点的一面为黑洞,一切所有的相都会在黑洞里湮灭,黑洞是可以吞噬掉宇宙中一切物质的,就算是光也是无法逃脱黑洞的吞噬的。佛家叫它“一合相”,所有的相全部合一到这个究竟的“零维”质点上,我们叫它“其小无内”。
这个奇点的另个一面为白洞,就是宇宙大爆炸,白洞正好将黑洞中吞噬的物质又吐了出来。科学的语境叫它N维(N趋于无穷大),佛家也叫它“一合相”,所有呈现出来的相,都是由一而生,万象皆是相续叠加而来。一切生发于此质点,这个就叫道生万物。我们叫它“其大无外”。黑洞与白洞是这个奇点的一体两面,表达的是“天门启阖”。就如刘丰老师说的,零维和N维(N趋于无穷大)其实是一回事,叫黑白无间,也是无间道。表达的就是一,“知其雄,守其雌”就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。
这样我们就理解了正复为奇指的是:把心提升到正念,正思维,正语,正业,正命,正精进,正见,正定的境界,退出三维欲望的攀缘与寄望,归根,合一于心灵中最道法自然的状态。返璞归真,回归到最清净无染的那个地方,回归到宇宙的本源。那是真正的复命,是对生命意义的圆满完整的诠释。回归自性之本源,叫回归先天,回归唯一的生命之源,而不至于走到中间层次停留下来。
既然我们要合一于正复为奇,怎么会善复为妖呢?
佛和魔之间只差一念而已。我们一不留神就可能离开这个至善的境界。这个善就是至善,只要有分别就会降维,就离开了至善之地,离开了最究竟的本。就是《楞严经》里讲的“五十阴魔”。妖魔,妖魔,说的是一回事。这就告诉我们:一定把心放在“至善”境界,放在N维(N趋于无穷大)境界,放在无极的境界,因为下面所有的层次都是投影,都不究竟,都会是障碍。
我们怎么降伏自己的“善复为妖”呢?
须菩提问佛祖:“善男子善女人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?”佛祖说:“善男子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”答案给我们说出来了:“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”
“如”,是好像,“是”是一个存在。因为这个存在不显化,好像是,又好像不是。这个如字,在佛法里经常看到,像“如梦如幻”,“真如”文字倒转就是“如真”,好像是真的。你如果执着了一个真的,那就落在执着上,执着就是妄念,又是错误。所以“真如”,好像是真的,又好像是虚空的,叫做无实无虚。
如是,是一个最简单的太极。如,是太极的一面,是,是太极的另一面。这两面互根互生,互里互表,又相互交织,圆融合一。我们说如是的时候,其实就是在表达一个圆满,在表达了不二,在表达起心N维在无穷与零维全然的合一,在表达一阴一阳之谓道。
如是,指的是性相圆满一如。如是住,指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不可执着于太极的任何一面,住在任何一面都是偏性,而是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。只在这个状态下观,才是观无所观,万物一体,无同无异的一体同观。如在性上观,照见的是五蕴皆空,生无所欢;如在相上观,照见的皆是五蕴皆色,心系挂碍。天人合一的观,则是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才是一体同观。
住在空性里,不能与地极合一,你下不来。不能落地生根,叫无本之本,无根之草;住在不空里,不能与天道一体,你上不去。会被三维空间的物欲捆绑了,牢牢地活在三维的认知状态,这在佛教叫做“阎浮提刚强众生”。住在哪里都会形成对立,都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的状态。
如是降伏其心指的是:我们圆融合一于一心三藏,圆融合一于天地人的当下,能上得去,又下得来。无障碍地在一心三藏里应时应运,如来如去的切换,才是自然孕育,生生不息,道法自然的本质。在这个明白四达的状态里,才叫大自在,才是真正的“观自在菩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