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九:教示十僧傳法附滅度年月
真如 发布时间:2022-07-09 15:48:51

大師遂喚門人法海、志誠、法達、智常、智通、志徹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、神會。大師言:「汝等拾弟子近前。汝等不同餘人。吾滅度后,汝各為一方頭,吾教汝說法,不失本宗。舉三科法門,動用三十六對,出沒即離兩邊。說一切法,莫離于性相。若有人問法,出語盡雙,皆取法對,來去相因,究竟二法盡除,更无去處。

三科法門者,蔭、界、入。蔭是五蔭;界,是十八界;入,是十二入。何名五蔭?色蔭、受蔭、想蔭、行蔭、識蔭是。何名十八界?六塵、六門、六識。何名十二入?外六塵、中六門。何名六塵?色聲香味觸法是。何名六門?眼耳鼻舌身意是。法性起六識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。六門、六塵,自性含萬法,名為藏識。思量即轉識。生六識,出六門、見六塵,是三六十八。由自性邪,起十八邪。若自性正,起十八正。若惡用即眾生,善用即佛。用由何等?由自性。

對。外境无情對有五:天與地對,日與月對,暗與明對,陰與陽對,水與火對。

語與言對、法與相對有十二:有為无為對,有色无色對,有相无相對,有漏无漏對,色與空對,動與靜對,清與濁對,凡與聖對,僧與俗對,老與少對,長與短對,高與下對。

自性起用對有十九對:邪與正對,痴與慧對,愚與智對,亂與定對,戒與非對,直與曲對,實與虛對,險與平對,煩惱與菩提對,慈與害對,喜與嗔對,舍與慳對,進與退對,生與滅對,常與无常對,法身與色身對,化身與報身對,體與用對,性與相對,有情與无親對。

言語與法相對有十二對,內外境有无五對,三身有三對,都合成三十六對法也。

此三十六對法,解用通一切經,出入即離兩邊。如何自性起用三十六對?共人言語,出外于相離相,入內于空離空。著空,即惟長无明;著相,即惟邪見謗法。直言不用文字,既言不用文字,人不合言語,言語即是文字。自性上說空,正語言本性,不空迷自惑,語言除故。暗不自暗,以明故暗。暗不自暗,以明變暗。以暗顯明,來去相因。三十六對,亦復如是。」大師言:「十弟子,已后傳法,遞相教授一卷《壇經》,不失本宗。不稟受《壇經》,非我宗旨。如今得了,遞代流行。得遇《壇經》者,如見吾親授。」

十僧得教授已,寫為《壇經》,遞代流行,得者必當見性。

大師先天二年八月三日滅度。七月八日,喚門人告別。

大師先天元年于新州國恩寺造塔,至先天二年七月告別。大師言:「汝眾近前,吾至八月,欲離世間,汝等有疑早問,為汝破疑,當令迷盡,使汝安樂。吾若去后,无人教汝。」 法海等聞已,涕泪悲泣,唯有神會不動,亦不悲泣。六祖言:「神會小僧,卻得善等,毀譽不動,餘者不得。數年山中,更修何道?汝今悲泣,更有阿誰?憂吾不知去處在!若不知去處,終不別汝。汝等悲泣,即不知吾去處。若知去處,即不悲泣。性本无生无滅,无去无來。汝等盡坐,吾與汝一偈:《真假動靜偈》,汝等盡誦取,見此偈意,與吾意同。依此修行,不失宗旨。」僧眾禮拜,請大師留偈,敬心受持。偈曰:

一切无有真,不以見于真。

若見于真者,是見盡非真。

若能自有真,離假即心真。

自心不離假,无真何處真。

有情即解動,无情即不動。

若修不動行,同无情不動。

若見真不動,動上有不動。

不動是不動,无情无佛種。

能善分別相,第一義不動。

若悟作此見,則是真如用。

報諸學道者,努力須用意。

莫于大乘門,卻執生死智。

前頭人相應,即共論佛義。

若實不相應,合掌令歡喜。

此教本无諍,无諍失道意。

執迷諍法門,自性入生死。

眾僧既聞,識大師意,更不敢諍,依法修行。一時禮拜,即知大師不永住世。上座法海向前言:「大師!大師去后,衣法當付何人?」

大師言:「法即付了,汝不須問。吾滅后二十餘年,邪法撩亂,惑我宗旨,有人出來,不惜身命,定佛教是非。豎立宗旨,即是吾正法。衣不合傳。汝不信,吾與誦先代五祖《傳衣付法誦》。若據第一祖達摩頌意,即不合傳衣。聽吾與汝頌。」頌曰:

第一祖達摩和尚頌曰:

吾本來唐國,傳教救迷情。

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。

第二祖惠可和尚頌曰:

本來緣有地,從地種花生。

當本元无地,花從何處生。

第三祖僧璨和尚頌曰:

花種雖因地,地上種花生。

花種无生性,于地亦无生。

第四祖道信和尚頌曰:

花種有生性,因地種花生。

先緣不和合,一切盡无生。

第五祖弘忍和尚頌曰:

有情來下種,无情花即生。

无情又无種,心地亦无生。

第六祖惠能和尚頌曰:

心地含情種,法雨即化生。

自悟花情種,菩提果自成。

能大師言:「汝等聽吾作二頌,取達摩和尚頌意。汝迷人依此頌修行,必當見性。」第一頌曰:

心地邪花放,五葉逐根隨。

共造无明業,見被業風吹。

第二頌曰:

心地正花放,五葉逐根隨。

共修般若慧,當來佛菩提。

六祖說偈已了,放眾人散。門人出外思惟,即知大師不久住世。

六祖后至八月三日,食后。大師言:「汝等著位坐,吾今共汝等別。」

法海問言:「此頓教法傳授,從上已來,至今幾代?」

六祖言:「初傳受七佛,釋迦牟尼佛第七,大迦葉第八,阿難第九,末田地第十,商那和修第十一,優婆鞠多第十二,提多迦第十三,佛陀難提第十四,佛陀蜜多第十五,脅比丘第十六,富那奢第十七,馬鳴第十八,毗羅尊者第十九,龍樹第二十,迦那提婆第二十一,羅睺羅第二十二,僧迦那提第二十三,僧迦耶舍第二十四,鳩摩羅馱第二十五,闍耶多第二十六,婆須盤多第二十七,摩拿羅第二十八,鶴勒那第二十九,師子比丘第三十,舍那婆斯第三十一,優婆堀多第三十二,僧迦羅第三十三,須婆蜜多第三十四,南天竺國王子第三子菩提達摩第三十五,唐國僧惠可第三十六,僧璨第三十七,道信第三十八,弘忍第三十九,惠能自身當今受法第四十。」

大師言:「今日已后,遞相傳授,須有依約,莫失宗旨。」

法海又曰:「大師今去,留付何法?令后代人如何見佛?」

六祖言:「汝聽,后代迷人,但識眾生,即能見佛。若不識眾生,覓佛萬劫不得見也。吾今教汝識眾生見佛,更留《見真佛解脫頌》。迷即不見佛,悟者即見法。」

法海願聞,代代流傳,世世不絕。

六祖言:「汝聽,吾與汝說。后代世人,若欲覓佛。但識佛心眾生,即能識佛,即緣有眾生,離眾生无佛心。

迷即佛眾生,悟即眾生佛。

愚痴佛眾生,智慧眾生佛。

心險佛眾生,平等眾生佛。

一生心若險,佛在眾生中。

一念吾若平,即眾生自佛。

我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。

自若无佛心,向何處求佛?」

大師言:「汝等門人好住,吾留一頌,名《自性真佛解脫頌》。后代迷識此頌意,即見自心自性真佛。與汝此頌,吾共汝別。」頌曰:

真如淨性是真佛,邪見三毒是真魔。

邪見之人魔在舍,正見之人佛則過。

性中邪見三毒生,即是魔王來住舍。

正見忽除三毒心,魔變成佛真无假。

化身報身及法身,三身元本是一身。

若向身中覓自身,即是成佛菩提因。

本從化身生淨性,淨性常在化身中。

性使化身行正道,當來圓滿真无窮。

淫性本是清淨因,除淫即无淨性身。

性中但自離五欲,見性剎那即是真。

今生若悟頓教門,悟即眼前見世尊。

若欲修行云覓佛,不知何處欲求真。

若能心中自有真,有真即是成佛因。

自不求真外覓佛,去覓總是大痴人。

頓教法者是西流,救度世人須自修。

今報世間學道者,不于此見大悠悠。

大師說偈已了,遂告門人曰:「汝等好住,今共汝別。吾去以后,莫作世情悲泣,而受人弔問、錢帛,著孝衣,即非正法,非我弟子。如吾在日一種,一時端坐,但无動无靜,无生无滅,无去无來,无是无非,无住无往,但然寂靜,即是大道。吾去已后,但依修行,共吾在日一種。吾若在世,汝違教法,吾住无益。」

大師云此語已,夜至三更,奄然遷化。大師春秋七十有六。

大師滅度諸日,寺內異香氳氳,經數日不散。山崩地動,林木變白,日月无光,風雲失色。八月三日滅度,至十一月,迎和尚神座于漕溪山葬在龍龕之內。白光出現,直上冲天,二日始散。

韶州刺史韋璩立碑,至今供養。

此《壇經》,法海上座集。上座无常,付同學道際。道際无常,付門人悟真;悟真在嶺南漕溪山法興寺,見今傳授此法。

如付此法,須得上根智,心信佛法,立大悲。持此經,以為依承,于今不絕。

和尚本是韶州曲江縣人也。如來入涅槃,法教流東土。共傳无住,即我心无住。此真菩薩,說直示,行實喻。惟教大智人,是旨依。凡度誓、修修行行,遭難不退,遇苦能忍,福德深厚,方授此法。如根性不堪材量,不得須求此法,達立不得者,不得妄付《壇經》。告諸同道者,令識蜜意。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97d9a66ee1c4

0 0

点评列表

六祖坛经 流通本·付嘱·第一节原文
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、志诚、法达、神会、智常、智通、志彻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等,曰:“汝等不同馀人,吾灭度后,各为一方师,吾今教汝说法,不失本宗。先须举三科法门,动用三十六对,出没即离两边,说一切法,莫离自性。忽有人问汝法,出语尽双,皆取对法,来去相因,究竟二法尽除,更无去处。”“三科法门者,阴、界、入也。阴是五阴,色受想行识是也。入是十二入,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、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。界是十八界,六尘六门六识是也。自性能含万法,名含藏识。若起思量,即是转识。生六识,出六门,见六尘,如是一十八界,皆从自性起用。自性若邪,起十八邪;自性若正,起十八正。若恶用即众生用,善用即佛用。用由何等?由自性有。”“对法外境,无情五对:天与地对,日与月对,明与暗对,阴与阳对,水与火对,此是五对也。法相语言十二对:语与法对,有与无对,有色与无色对,有相与无相对,有漏与无漏对,色与空对,动与静对,清与浊对,凡与圣对,僧与俗对,老与少对,大与小对,此是十二对也。自性起用十九对:长与短对,邪与正对,痴与慧对,愚与智对,乱与定对,慈与毒对,戒与非对,直与曲对,实与虚对,险与平对,烦恼与菩提对,常与无常对,悲与害对,喜与嗔对,舍与悭对,进与退对,生与灭对,法身与色身对,化身与报身对,此是十九对也。”师言此三十六对法,若解用,即道贯一切经法,出入即离两边。
文章列表
卷九:教示十僧傳法附滅度年月
大師遂喚門人法海、志誠、法達、智常、智通、志徹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、神會。大師言:「汝等拾弟子近前。汝等不同餘人。吾滅度后,汝各為一方頭,吾教汝說法,不失本宗。舉三科法門,動用三十六對,出沒即離兩邊。說一切法,莫離于性相。若有人問法,出語盡雙,皆取法對,來去相因,究竟二法盡除,更无去處。
真如发布于:2022-07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