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:諸宗難問
真如 发布时间:2022-07-09 15:45:35

大師言:「善知識!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。在寺不修,如西方心惡之人。在家若修行,如東方人修善,但願自家修清淨,即是西方。」

使君問:「和尚,在家如何修?願為指授。」

大師言:「善知識!惠能與道俗作《无相頌》,盡誦取,依此修行,常與惠能說一處无別。」頌曰:

說通及心通,如日處虛空。

惟傳頓教法,出世破邪宗。

教即无頓漸,迷誤有遲疾。

若學頓教法,愚人不可悉。

說即須萬般,合離還歸一。

煩惱暗宅中,常須生慧日。

邪來因煩惱,正來煩惱除。

邪正悉不用,清淨至无餘。

菩提本清淨,起心即是妄。

淨性于妄中,但正除三障。

世間若修道,一切盡不妨。

常現在己過,與道即相當。

色類自有道,離道別覓道。

覓道不見道,到頭還自惱。

若欲見真道,行正即是道。

自若无正心,暗行不見道。

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

若見世間非,自非卻是左。

他非我有罪,我非自有罪。

但自去非心,打破煩惱碎。

若欲化愚人,是須有方便。

勿令彼有疑,即是菩提現。

法元在世間,于世出世間。

勿離世間上,外求出世間。

邪見是世間,正見出世間。

邪正悉打卻。菩提性宛然。

此但是頓教,亦名為大乘。

迷來經累劫,悟則剎那間。

大師言:「善知識!汝等盡誦取此偈,依偈修行,去惠能千里,常在能邊。此不修,對面千里。各各自修,法不相待。眾人且散,惠能歸漕溪山。眾生若有大疑,來彼山間,為汝破疑,同見佛性。」

合座官僚、道俗,禮拜和尚,无不嗟嘆:「善哉大悟,昔所未聞。嶺南有福,生佛在此。誰能得智。」一時盡散。

大師往漕溪山、韶、廣二州行化四十餘年,若論門人,僧之與俗,三五千人說不盡。若論宗旨,傳授《壇經》,以此為依約。若不得《壇經》,即无稟受。須知去處、年月日、姓名,遞相付囑。无《壇經》稟承,非南宗弟子也。未得稟承者,雖說頓教法,未知根本,終不免諍。但得法者,只勸修行。諍是勝負之心,與道違背。

世人盡傳南能北秀,未知根本事由。且秀禪師于南荊府當陽縣玉泉寺住持修行,惠能大師于韶州城東三十五里漕溪山住。法即一宗,人有南北,因此便立南北。何以漸頓?法即一種,見有遲疾。見遲即漸,見疾即頓。法无頓漸,人有利鈍,故名漸頓。

神秀師常見人說,惠能法疾,直指路。秀師遂喚門人志誠曰:「汝聰明多智。汝與吾至漕溪山,到惠能所禮拜,但聽,莫言吾使汝來,所聽得意旨,記取,卻來與吾說。看惠能見解,與吾誰疾遲。汝第一早來,勿令吾怪。」

志誠奉使歡喜,遂半月中間,即至漕溪山,見惠能和尚,禮拜即聽,不言來處。志誠聞法,言下便悟,即契本心。起立,即禮拜,白言:「和尚,弟子從玉泉寺來,秀師處,不得契悟。聞和尚說,便契本心。和尚慈悲,願當教示。」

惠能大師曰:「汝從彼來,應是細作。」

志誠曰:「未說時即是,說了即不是。」

六祖言:「煩惱即是菩提,亦復如是。」

大師謂志誠曰:「吾聞汝禪師教人,唯傳戒定慧。汝和尚教人戒定慧如何?當為吾說。」

志誠曰:「秀和尚言戒定慧,諸惡莫作名為戒,諸善奉行名為慧,自淨其意名為定。此即名為戒定慧,彼作是說,不知和尚所見如何?」

惠能答曰:「此說不可思議,慧能所見又別。」

志誠問:「何以別?」惠能答曰:「見有遲疾。」

志誠請和尚說所見戒定慧。

大師言:「汝聽吾說,看吾所見處。心地无非,自性戒;心地无亂,是自性定;心地无痴,自性慧。」

惠能大師言:「汝師戒定慧,勸小根智人;吾戒定慧,勸上人。得悟自性,亦不立戒定慧。」志誠言:「請大師說,不立如何?」

大師言:「自性无非、无亂、无痴,念念般若觀照,常離法相,有何可立?自性頓修,立有漸次,契亦不立。」

志誠禮拜,便不離漕溪山,即為門人,不離大師左右。

又有一僧名法達,常誦《法華經》七年,心迷不知正法之處。「經上有疑,大師智慧廣大,願為決疑。」 大師言:「法達,法即甚達,汝心不達;經上无疑,汝心自邪,而求正法。吾心正定,即是持經。吾一生已來,不識文字。汝將《法華經》來,對吾讀一遍,吾聞即知。」 法達取經到,對大師讀一遍。六祖聞已,即識佛意,便與法達說《法華經》。六祖言:「《法華經》无多語,七卷盡是譬喻因緣。如來廣說三乘,只為世人根鈍。經文分明,无有餘乘,唯有一佛乘。」

大師言:「法達,汝聽一佛乘,莫求二佛乘,迷卻汝性。經中何處是一佛乘?與汝說。經云:‘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于世。’」已上十六字是正法。

「此法如何解?此法如何修?汝聽吾說。人心不思,本源空寂,離卻邪見,即一大事因緣。內外不迷,即離兩邊。外迷著相,內迷著空。于相離相,于空離空,即是內外不迷。悟此法,一念心開,出現于世。心開何物?開佛知見。佛,猶如覺也,分為四門:開覺知見,示覺知見,悟覺知見,入覺知見。開、示、悟、入,從一處入,即覺知見,見自本性,即得出世。」

大師言:「法達!吾常願一切世人,心地常自開佛知見,莫開眾生知見。世人心邪,愚迷造惡,自開眾生知見。世人心正,起智慧觀照,自開佛知見。莫開眾生知見。開佛知見即出世。」大師言:「法達!此是《法華經》一乘法。向下分三,為迷人故。汝但依一佛乘。」

大師言:「法達!心行轉《法華》,不行《法華》轉。心正轉《法華》,心邪《法華》轉。開佛知見轉《法華》,開眾生知見被《法華》轉。」

大師言:「努力依法修行,即是轉經。」

法達一聞,言下大悟。涕泪悲泣,白言:「和尚!實未曾轉《法華》,七年被《法華》轉,已后轉《法華》,念念修行佛行。」

大師言:「即佛行是佛。」其時聽人,无不悟者。

時有一僧名智常,來漕溪山,禮拜和尚,問四乘法義。智常問和尚曰:「佛說三乘,又言最上乘。弟子不解,望為教示。」

惠能大師曰:「汝自身心見,莫著外法相。元无四乘法,人心不量四,等法有四乘。見聞讀誦是小乘,悟法解義是中乘,依法修行是大乘。萬法盡通,萬行俱備,一切无染,但離法相,作无所得,是最上乘。最上乘是最上行義,不在口諍,汝須自修,莫問吾也。」

又有一僧名神會,南陽人也。至漕溪山禮拜,問言:「和尚坐禪,見亦不見?」

大師起把,打神會三下,卻問神會:「吾打汝,痛不痛?」

神會答言:「亦痛亦不痛。」

六祖言曰:「吾亦見亦不見。」

神會又問大師:「何以亦見亦不見?」

大師言:「吾‘亦見’者,常見自過患,故云‘亦見’。‘亦不見’者,不見天地人過罪。所以‘亦見亦不見’也。汝‘亦痛亦不痛’如何?」

神會答曰:「若不痛,即同无情木石;若痛,即同凡夫,即起于恨。」

大師言:「神會向前。見不見是兩邊,痛不痛是生滅。汝自性且不見,敢來弄人!」

神會禮拜,更不敢言。

大師又言:「汝心迷不見,問善知識覓路。汝心悟自見,依法修行。汝自迷不見自心,卻來問惠能見否?吾不自知,代汝迷不得。汝若自見,代得吾迷?何不自修,問吾見否!」

神會作禮,便為門人,不離漕溪山中,常在左右。

参考/原创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97d9a66ee1c4

0 0

点评列表

六祖坛经 流通本·机缘·第一节原文
  师自黄梅得法,回至韶州曹侯村,人无知者。时有儒士刘志略,礼遇甚厚。志略有姑为尼,名无尽藏,常诵《大涅槃经》。师暂听即知妙义,遂为解说。尼乃执卷问字,师曰:“字即不识,义即请问。”尼曰:“字尚不识,焉能会义?”师曰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。”尼惊异之,遍告里中耆德云,此是有道之士,宜请供养。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,竞来瞻礼。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,遂于故基重建梵宇,延师居之,俄成宝坊。师住九月馀日,又为恶党寻逐,师乃遁于前山,被其纵火焚草木,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。石今有师趺坐膝痕,及衣布之纹,因名避难石。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,遂行隐于二邑焉。僧法海,韶州曲江人也,初参祖师。问曰:“即心即佛,愿垂指谕。”师曰:“前念不生即心,后念不灭即佛;成一切相即心,离一切相即佛。吾若具说,穷劫不尽。听吾偈曰:即心名慧,即佛乃定。定慧等持,意中清净。悟此法门,由汝习性。用本无生,双修是正。”法海言下大悟,以偈赞曰:“即心元是佛,不悟而自屈。我知定慧因,双修离诸物。”
文章列表
卷八:諸宗難問
大師言:「善知識!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。在寺不修,如西方心惡之人。在家若修行,如東方人修善,但願自家修清淨,即是西方。」
真如发布于:2022-07-09